“黑娃”扶贫记
阳光讯(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仇媛)铜川宜君县彭镇拔头塬村委会会议室里,正在召开每周的例会,贫困户党彦军跑着冲进会议室,对着驻村干部寇凌皓说:“黑娃,我昨天去偏桥,听别人闲谝说要调一个叫寇凌皓的来咱们村驻村,我一听就急了……”开会的都笑了,这一笑不要紧,党彦军却急了,“你们还有心情笑,再换一个人能有黑娃这么实在吗?”看他瞪眼了,村主任党广民先递给他一根烟,然后找凳子让他坐下,“好彦军哩!黑娃就是寇凌皓,你连人家名字都不知道,还好意思说。”党彦军举起拳头砸在黑娃的肩上说:“认识你这些年,只知道你叫黑娃,谁知道你还有这么文化的一个名字!”这位皮肤黝黑的工作人员,就是寇凌皓。
既当民政干事,又是拔头塬村驻村干部的他,因为皮肤黝黑、风趣幽默,大家给他取了个绰号“黑娃”,一来二去,几乎没人知道寇凌皓,却无人不知黑娃。教师转行的“黑娃”在乡镇一干就是十个春秋,奉献青春、默默服务,尤其是脱贫攻坚以来,他更是倾尽心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初心不改,真心实意干工作。2015年,他被派到彭镇辖区最南边的梁上、最大的贫困村——拔头塬村担任驻村干部。当时的拔头塬村,道路泥泞不堪、基础设施少,加上班子不健全,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生活比较艰难。有人给他说:“拔头塬事多又难干,是个硬骨头,不好啃,你去给领导说说给你调个村。”他却说:“领导派我去,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撂挑子。”就这样,他去了全镇有名的问题村。进村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户“串门子”,主要目的是为了和群众拉家常,了解村情民意。
一个月下来,全村169户的情况就了如指掌。通过走访征求意见、召开群众大会,很快就推选出了群众公认的“班子带头人”。有了“火车头”,拔头塬村就制订了三年发展规划:强班子带队伍,建猪场兴产业,修巷道建广场,丰富文化生活等等,他和村两委班子铺就了一条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的小康路。如今,拔头塬在市政府办的大力帮扶下,金猪满圈吼,苹果、花椒、核桃等产业成规模化,村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2018年达到8664元。2018年荣获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应急管理示范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瞅准路子,发展产业保增收。“我祖辈都是农民,光靠种地虽然穷不了,但是也富不起来,必须找一条发展致富之路……”寇凌皓在党员干部工作纪实首页这样写着,他也顺着自己的思路这样干了,通过和帮扶单位市政府办多次协商、考察,拔头塬村建起了第一个养猪场,生猪养殖达到规模化,存栏1200头,带动贫困户45户160人,每人年分红达到1125元。苹果702亩,核桃310亩,新栽花椒330亩;办起了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互助资金协会,使之前一团散沙的村子有了产业支撑、经济支柱,一步一步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干好民政,服务群众安民心。他作为一名乡镇民政干事,总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不让办事的群众多跑路,全镇24个村163户低保户、72户五保户家庭没有他没去过的,没有不认识黑娃的,群众喜欢叫他黑娃,也愿意找黑娃帮忙,每当村上老人夸他时,他总是嘿嘿一笑说:“谁还没有腿脚不方便的那一天,谁还没有个事,再说我就是专门为你们服务的,这是我的工作。”前段时间,彭镇在干部中开启干群连心顺风车活动,寇凌皓第一个在爱心用车倡议书上签了字,自愿将自己的爱车变为群众办事顺风车。
扶贫扶志,提振群众精气神。农村人辛苦,生活单调,他鼓励村上妇女纳鞋垫、跳广场舞、扭秧歌,今年春节,镇上要举办秧歌汇演,村里因为没有专业人员指导,队伍排不到一起,他不顾家人劝阻,大年初三就找到县文化馆的老师,每天接送老师,让老师指导他们的秧歌队,短短一周时间,他们的秧歌队不但加入了花样队列,还添加了广场舞的题材,汇演中,他们村拿到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提高了大家的文化活动参与积极性;前段时间他们村搞的“脱贫励志晚会”在全镇引起较大反响,各村纷纷效仿。
他还利用“七一”之际,表彰奖励了一批好人好事、脱贫能手和先进工作者,按月评选“五净一规范”示范户,现在的拔头塬村,环境卫生美化了,邻里关系和谐了,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家家都是示范户的良好风气。“黑娃”是一名基层扶贫干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胸怀全局;作为基层民政干部,他不负时代重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群众手中;作为驻村干部,他情系贫困村,团结带领村组干部,奋战在拔头塬村一线,统筹工作制订规划,协调项目落实进度,成为全镇各村学习的标杆。
新闻推荐
郝倩,女,1985年6月生,陕西省铜川市税务局干部。2008年参加税收工作以来,郝倩爱岗敬业、勇于吃苦、任劳任怨。同时,她多次参与...
宜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