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哭泉村 发展路上步履铿锵

陕西日报 2019-05-24 08:12 大字

本报记者杨光5月5日,宜君县哭泉镇哭泉村村民曹太锋一大早就忙碌起来。作为村上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人和全县知名农业党员致富带头人,他既要为核桃油深加工项目做市场调研,又要联系生产销售加工设备的厂商。“小时候家里穷,没少受罪。第一书记靳康鹏来了后,说我有经济头脑、肯吃苦,鼓励我创办合作社、公司。他亲自帮我跑手续、联系客商,带我一起外出学习现代农业技术。我这几年主要靠收山货,收入还行。”曹太锋说。

如今,曹太锋创办的宜君鑫锋核桃专业合作社和宜君泉丰公司,成为宜君县核桃树新品种培育、嫁接及销售的优势企业。

哭泉村相传因孟姜女哭长城时积泪成泉而得名。这里梁、峁、沟、壑纵横交错,不适合大面积种植粮食,有一句话:哭泉的地不成麦。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只能是种玉米、卖核桃。“这里虽说不是深度贫困村,但发展后劲不足,特别是‘能人’少,在脱贫攻坚路上,要想保证脱贫成果,‘志智同扶’尤为关键。”靳康鹏说,曹太锋这样的人多了,就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群众提供生动的学习榜样,从而引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

来到哭泉村上村组,村民何广前正忙着整理院内建筑物料。随着施工队的到来,院子里立刻热闹起来。何广前要赶在今年夏季旅游旺季到来前,把自家的房屋改造成民宿。因为地处宜君的“中国最美旱作梯田——哭泉梯田”核心景区,早在2017年,何广前的“何苑农家乐”就收入近5万元。

2018年,靳康鹏带着村里几家开农家乐的村民到省内外参观学习后,何广前意识到要想提高收入,就必须在吃、住、游、玩等全产业链条上下功夫。“我这次的民宿改造,就特别注重提高艺术品位,吸引更多的游客能常来游玩并多住几天。”何广前信心满满地说。

“对于村上达不到开办农家乐条件的村民,我们鼓励他们在景区打工、摆摊增加收入,慢慢地,大伙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靳康鹏说。

今年50岁的蔡红全家有四口人,家里有16亩玉米、2亩核桃,本来日子还过得去。可一场大病,让他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亲戚朋友几万元。

“哭泉村贫困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病致贫、返贫,而根本原因是特色主导产业方面优势不明显,长期稳定脱贫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强。”靳康鹏说。

为此,在发展特色产业上,靳康鹏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品质一流的哭泉玉米,不再被简单的当原粮卖,而是直接进入大型超市或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很快,包装精美的玉米面、玉米糁就成了村里亮丽的“玉米名片”。以往原粮玉米的收购价仅为每公斤1.8元,现在玉米面、玉米糁售价每公斤可达8元。3年来,仅玉米深加工项目,哭泉村的贫困户户均增收就达3200元。

“年初不到1个月,我们村的玉米面、玉米糁就卖了近3000公斤。”靳康鹏说,今年春节前清香甘醇的玉米酒也试销成功,目前,新的酿造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核桃的“变身”也显效迅速。品种改良后,包装一新的庙山核桃一经亮相,就得到市场认可。借由苏陕合作项目,庙山核桃远销江苏盐城,仅2018年就销售了30吨。

目前,哭泉村优质的地膜玉米、核桃已让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在150余亩土地上种植的中药材也已进入管护关键期,贫困群众能通过小额入股、务工、返包经营等方式获益。此外,投资近300万元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顺利落地并网发电……如今,已完成从“积泪成泉”到欢声笑语嬗变的哭泉村并没有停滞于摆脱贫困这一目标,全村正朝着“中期保得住、长期能致富”的目标阔步前行。

新闻推荐

爱心倾注幼教 收获四季花香 记铜川市“五一巾帼标兵”杨晓会

在幼教工作道路上走过20余年的杨晓会,她坚信这样一条信念:只要用尊重和爱心换取幼儿的快乐,用真诚和微笑面对每一位教师和家...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