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产业花开富万家

陕西日报 2019-01-11 08:00 大字

本报记者霍海澎通讯员王明

严冬时节,记者走进宜君,山川里,崭新的民居错落有致,连片的中药材基地生机盎然,一个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各具特色……处处都能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生活、新希望。

产业提质增效筑牢发展基础

2018年12月11日,在宜君县彭镇西洼村宜君天河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大棚香菇生产基地,记者看到,数十座香菇种植大棚整齐排列着,工人们在公司里或忙着挑拣香菇,或忙着烘干香菇。

“2017年我们带动了56户贫困户种植香菇,2018年带动了98户贫困户,目前公司种植的香菇畅销市场,给入股的贫困户分红没有一点问题。”宜君天河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成莉说。

在宜阳街道办枣园村,勤劳的村民们在田间忙碌着。贫困群众王瑞山看到前来走访的帮扶干部,赶忙放下手中的农活,上前打招呼:“小老弟来啦!你看我养的这40多头黑土猪马上就要出栏了。”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宜君县在抓好苹果、玉米、核桃三大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积极发展生猪、肉兔、食用菌、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全力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和特色产业振兴计划。目前,宜君县已建成24万亩苹果示范园、28万亩核桃示范园,种植30万亩密植高产玉米;创建了10个县级、50个镇级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发展中药材3.18万亩、食用菌300万袋。群众增收的渠道宽了,增收致富的信心也足了。

“菜单式”扶贫助推增收致富

“我因为出了两次车祸不能干重活,家里老母亲年迈,孩子上学,媳妇身体也不好,无奈成了贫困户。现在加入了村上的绿享合作社,给我分了两亩稻田,还提供了管理技术和后期销售。稻子成熟之后通过分红,我可以得到3000多元,妻子平时打工每天能收入150元。”彭镇高村贫困群众戴金贵说。

2017年,宜君县首推“菜单式”扶贫模式,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贫困户购买种苗、种子,促使其自我发展。针对部分缺乏劳动力或不能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全县还推出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菜单式’扶贫+贫困户”的方式,贫困户可利用“菜单式”扶贫资金以入股的方式投入到村组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合作社及种养大户代种、代养的方式,实现贫困户“不见牛羊、坐家分红”的增收目标。

2018年,全县安排了“菜单式”扶贫资金1500万元,用于贫困户产业扶持。全县1500户贫困户“看谱点菜”,签订了适合自我发展的生猪养殖、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等协议,实现贫困群众增收全覆盖。

“一股三带”助力产业扶贫

2018年12月20日,宜阳街道办崖尧村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马明彦一大早就来到自己的地里翻地。他说:“我要抓紧干完地里的活儿,完了还要去打工。现在政策就是好,种地赚钱,打工有收入,还有分红。”马明彦说的分红就是“宜农股”分红。前不久,他就分到了1000元,这已经是他连续两年得到分红了。2018年,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享受“宜农股”分红两次。

宜君县针对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劳动力短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一股三带”产业扶贫方式,助推产业发展,精准用活专项扶贫资金。

“宜农股”主要采取“公司+景区+村集体+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把产业扶贫资金兑换成股金,投入到涉旅国有公司福地湖文化旅游公司和哭泉文化旅游公司,每年按不低于股本金15%的比例分红,其中1/3用于村集体收入,2/3用于贫困户分红,股权属村委会所有,村委会和贫困户共享收益。

在景区获得发展的同时,宜君通过经营带动、岗位带动、产业带动3种带动方式,帮助景区附近村民增加收入,收到了较好成效。

新闻推荐

宜君县总工会超额完成职工互助保障工作

本报讯(记者原玉红见习记者张芳)去年以来,宜君县总工会早计划、早部署,多措并举有效推进职工互助保险工作,互助保险覆盖延伸至...

宜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