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 奏响脱贫致富“新乐章”

铜川日报 2018-12-07 07:54 大字

初冬时节,走进宜君,目之所及,远山如黛,田园似锦,崭新的民居错落有致,一个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各具特色……一幅幅产业兴旺的画卷令人赞叹,处处都能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生活、新希望。

近年来,宜君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增加群众收入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为动力,以龙头企业建设和产业扶贫示范园创建为抓手,积极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和特色产业振兴计划,通过调结构、促转型,提品质、降成本,做品牌、增效益,进一步做优做强农业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为农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新兴计划调整升级

宜君县全力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33”工程和特色产业“双十双千”振兴计划,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供给优化升级。一方面,从2018年起,每年创建优质高产玉米种植和苹果、核桃管理示范园不低于5万亩,到2020年实现全县优质高产玉米种植和苹果、核桃管理示范园创建各30万亩。另一方面,按照种养加一体化产业发展思路,加快生猪、中药材、肉兔、食用菌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县发展生猪10万头、中药材10万亩、肉兔1000万只、食用菌1000万袋,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基本形成,全部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并达到省级以上标准。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2018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其中建成玉米优质高产生产基地20万亩,示范引领全县玉米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率达到80%以上,目标单产650公斤以上,全年总产量在20万吨,产值3亿元。加快培育和发展适度规模粮食种植经营主体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构建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玉米烘干、仓储及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依托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做靓宜君玉米品牌,准确提供各项技术服务与物资配套服务,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以满足人们对精品核桃、功能性食品需求为导向,全面推广应用核桃综合管理技术,提高核桃产量、品质及商品率;通过招商引资、财政投资发展核桃精深加工,提高核桃产品就地转换率和附加值;大力发展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体系建设,打造“宜君核桃”品牌,解决销售问题。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精准脱贫。

特色产业强力推进

开工建设9000头祖代猪场建设项目,并结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力争每个乡镇新建、改造年存栏1000头的生猪育肥场各1个,全县达到年出栏育肥猪3万头。建设存栏1.4万只祖代种兔产业科技扶贫示范项目,以宜君县天河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建设以彭镇仙马渠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在太安镇、哭泉镇、棋盘镇新建食用菌产业扶贫工厂3个,带动50户贫困户,稳步推动产业发展。加大食用菌推广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同技术成熟的农户进行市场化生产,确保全县年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300万袋。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订单生产,示范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逐步有规模、有市场、有效益,带动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绿色产业发展拓宽

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全县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坚持效益优先,以绿色有机为突破口,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榆五川建设500亩露地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在彭镇南塬和徐家河建设500亩有机苹果示范基地,在五里镇榆舍村建设500亩有机翡翠梨示范基地,在云梦乡刘家埝建设500亩有机水蜜桃示范基地,在彭镇高村建设500亩有机水稻示范基地。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2018年底实现全县每个行政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

农业兴,百业稳。宜君扶贫产业发展正在让山城焕发出别样光彩。(本报记者 吴洋凯 通讯员 周培生)

新闻推荐

《红色记忆·梦回陕甘边》主题文艺巡演落下帷幕

本报讯(记者袁欣)为纪念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85周年暨改革开放40周年,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宜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宜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