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书记”扶贫记
“自从当了第一书记,雷声村就成了他的家。”谈起张昭强,宜君县五里镇雷声村的乡亲们感慨不已,谁也不曾想过,这个白白净净的年轻小伙,竟然真能在这艰苦的村子里扎下根,还把扶贫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雷声村地处宜君县榆五川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贫困群众21户69人。村子基础设施条件差,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长期以来,群众苦于致富路子少,经济收入低,贫困群众脱贫难度高。面对这样的情况,张昭强的心情十分沉重,而他却没有任何踌躇,将身心全部投入在了这里。在他的努力和村民全力支持配合下,如今,雷声村的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形成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良好发展局面,这让张昭强感到无比欣慰。
2015年8月15日,张昭强来到雷声村,作为宜君县水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他挑起了“第一书记”这个重担。从这一天起,雷声村民都在传,村里来了个说着东北话的“娃娃书记”。
张昭强到村后,立刻召开村全体党员和干部大会,对村情户情逐一了解,对村上工作开展情况尽快熟悉。白天他挨家挨户跑,了解每户基本情况和群众的一些意见和想法,与群众打成一片;晚上,他拉着老支书和主任商量村里的大事小情。夜深了,等他们走了后,张昭强又在村委会的住所里挑灯夜战,整合规范村上党建和脱贫资料,两个月下来,整个人瘦了一圈、黑了一截。
张昭强的苦功没有白下,2015、2016年年度村上年终考核跻身一类村行列,特别是党建工作和脱贫工作提升明显。按照镇上的标准和要求,村里党建工作不仅资料齐全规范,组织生活常态严格,党建活动丰富多彩,村里的党员和群众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党员素质明显提升,党性意识日益增强,作用发挥显著。脱贫工作由以往重心资料往发展产业倾斜,他实地考察了解村上种养殖基本情况,鼓励贫困群众大胆革新,借助榆五川水资源和山川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和畜牧业养殖,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现在家家户户自来水通了,通组水泥路全面建成,106盏路灯也都亮了,还新建了花园、垃圾填埋场和晾晒场,村容村貌改善了,大家的收入多了,日子自然也就好了。
驻村就必须人“驻”得住、心“驻”得下、情“驻”得进。2016年,雷声村由于产业发展带动有力,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贫困户群众增收明显,成为宜君县首批脱贫摘帽村,也是五里镇第一个顺利摘帽村。对张昭强来说,担子好像轻了,但是他的心一点也没松下来,他关心的是剩下的那些未脱贫户。他把这些未脱贫户当成了“家里人”,一有时间就往“家里”跑,村上的贫困孤寡老人田成全每每提起张昭强就高兴得合不拢嘴。张昭强为老人办理了五保补助,经常到老人家虚寒温暖,打扫卫生,于6月联系将老人搬迁到太安养老院。村上贫困户杨保玉夫妻长期患有糖尿病,妻子无劳动力,自己又干不了重活,生活极其困难。张昭强知道后主动申请成为该户帮扶干部,并为杨宝玉争取到村上保洁员岗位,办理小额贷款入股合作社,引导其发展养殖业,2016年该户顺利达标脱贫。
多年的驻村工作,让这个东北娃变得更加成熟坚毅。关于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他早已写在了笔记本上:“一定要把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三变改革’一定要改出成效;脱贫工作任务还很重,还得早加把劲,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渠道,对特困群众要给予更多的关怀与关注……”(通讯员 周培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和红侠)近日,在宜君县帮扶村困难群众家中,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扶贫小分队正忙着帮助村民们秋收。有的拿着...
宜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