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民讲习所”:全民教育大课堂
阳光讯(记者 杨泽星)为了让已出校门的农民群众再次接受教育,学知识、长本领、提素质,宜君县开拓思路,立足实际创办“宜民讲习所”,通过自制视频“教材”,面向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实施素质大提升工程,打造全民教育新品牌。自5月份以来,共开办6期,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通过讲述身边人的励志故事,达到了启智扶志的目的,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灵活授课,全民接受教育。宜君县创办“宜民讲习所”,不同于集中宣讲、巡讲等模式,其授课形式更灵活,不受时空限制,受众面更广。三级课堂广施教。宜君县以提升群众自身素质、助力脱贫攻坚为目标,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宜民讲习所”共128个(县级1个,镇级10个,村级117个),同时,从8月起,“宜民讲习所”开始在各个村民小组设立学习点,全县500多个村民小组将实现学习点全覆盖;视频“教材”送到家。由于受时间、空间、身体状况的限制,村组学习点授课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群众的受教育需求,因此,帮扶干部、村干部就手提笔记本电脑,将课堂视频送到个别行动不便的群众家里,陪着群众一起观看、交谈,确保了每一名群众接受再教育不掉队;利用媒体巧施教。帮扶干部会将每节课的讲稿文档、分段视频上传至“宜民讲习所”微信公众号,农民群众通过关注公众号,随时随地打开课堂视频进行学习,接受教育;县电视台开办“宜民讲习所”栏目,每周三次播放录制好的课堂视频;县域内各类电子显示屏,反复播放已录制好的课堂视频;县政府网站、“宜君发布”“宜君文明”等微信公众号也及时上传课堂视频,扩大了教育覆盖面。
紧接地气,录制视频“教材”。宜君县“宜民讲习所”每月会录制一期视频“教材”,包括唱歌曲、看微电影、听讲课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紧接地气,做到了扶贫启智扶志,全面提升素质。其中,每一期的微电影都会围绕脱贫攻坚、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等主题,以宜君人、宜君事为素材,由“草根”编剧创作剧本,“草根”导演、“草根”演员进行拍摄,成型的微电影本土本色、本腔本调,让群众看着亲切、看着实在,看得明白、备受教育。讲课内容每期都以讲思想、讲文明、讲政策、讲国情(县情)、讲文化、讲法律、讲卫生、讲技能“八讲”为主要内容,时长控制在5~8分钟,视频内容可在录播室内(如讲思想),也可在田间地头(如讲技能),只要能让群众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即可。从第4期开始,宜君县增加了“身边的风采”环节,讲述身边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旨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向上向善。
细化过程,做好组织管理。“宜民讲习所”结合实际,分设教室、分级管理,统一授课、同步受教。一是确定教室。由各级负责部门因地制宜选择授课教室,教室外悬挂由县委宣传部统一设计、自行订做的“宜民讲习所”标识牌,固定集中授课学习点。二是分级管理。县级课堂面向全县各机关部门的干部职工授课;镇级课堂面向乡镇干部职工授课;村级课堂面向广大农民群众授课。三是视频下发。将每期的课堂视频上传网络,各乡镇自行下载后,将其下发至村组,并督促村组按时组织村民进行学习。四是学员管理。各级负责部门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县级、镇级可灵活管理,村组负责做好每个农民学员的学习表现记录。年终,由“宜民讲习所”办公室对每位在册的农民学员进行测评,成绩合格者,颁发毕业证书,培育新时代新型农民;成绩优秀、平时表现突出者,颁发毕业证和优秀学员证,并发放一定数额的宜馨超市积分卡以示奖励,凸显学习效果。
宜君县开展“宜民讲习所提素质”活动,契合乡村振兴战略,契合内生动力激发,贴合实际、贴合群众、贴近生活,覆盖面广、教育性强、紧接地气,是全民接受教育的“大课堂”,为全面提升群众道德文化素质、助力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丹)为了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宜君县结合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加快...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