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手“走”出一条脱贫路 身残志坚的贫困户赵海鹏脱贫记
在宜君县五里镇西村、东定龙村及尧生乡等周边的村道上,经常能看到时常面带笑容的两口子,他们开着三轮摩托车在周边的村子或新开工的工地上卖自家做的凉皮,生意火爆。如果不了解情况,还以为是勤劳的村民利用农闲挣点外快,但你仔细一瞧就会发现,凡沉重的货物都是女主人在搬,而男主人扶着车帮招呼顾客。原来,男主人叫赵海鹏,2015年因意外摔成截瘫,是宜君县五里镇东定龙村云夫组的村民,尽管身患残疾,但他身残志坚、不等不靠,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撑起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突发意外 家境从小康跌进贫困
今年31岁的赵海鹏,家里5口人,父母在家务农,他一直在外面开餐馆,挣到第一桶金后,就开始跑运输,娶妻生子,过上了让村里人羡慕的小康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5年11月29日,赵海鹏利用闲暇时间,在果园里帮父母收苹果时,不慎从高空坠落,造成腰椎粉碎性骨折,历经多处治疗,还是导致腰椎中枢神经受损严重,下半身截瘫,大小便失禁。经过两年多的治疗,病情虽然有所缓解,但生活仍然不能自理。出事的时候,他们的孩子还没过周岁,媳妇为了在医院照看他,经常带着孩子在走廊上过夜,母亲也因为这一场意外,旧疾复发。虽说以前家里有一些积蓄,也因为高昂的治疗费变得一贫如洗,还欠下巨额外债。
看着愁眉不展的父母,看着贤惠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想着喝口水也得让人帮忙,原来家里的顶梁柱现在成了家里的累赘,赵海鹏一度对生活绝望,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他说:“当时我不想成为家里负担,拖累父母妻儿,我曾想一死了之,就在这时,以市纪委牵头、市老干局为包扶单位的帮扶干部来到了村里。市老干局局长郑振峰多次带领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到家里了解情况,并给予我很多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让我享受到了党的阳光,也让我一点点地摆脱了轻生的念头。”
扶贫先扶志 帮他打开自强自立的大门
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经常到赵海鹏家了解生活情况及想法,考虑到他家因灾祸致残出现贫困,及时安排他进行康复治疗,并通过民主评议将他家纳入低保户,给予最低生活救助,同时给予其残疾人生活补助和护理补贴。一系列扶贫救助政策惠及赵海鹏家庭,又使赵海鹏增强了生活信心和脱贫决心。
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在了解到赵海鹏曾在外面打拚多年、具有一定的经营能力的情况后,就想方设法让他去学一技之长,又帮助他申请到创业优惠补助资金5000元,帮他办理了营业执照,让赵海鹏一家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不等不靠不要 摘掉“穷帽”还得靠勤劳的双手
随后,赵海鹏一家就为脱贫忙碌起来。他通过微信了解到村子周边有几个工地,当地的人都爱吃凉皮,尤其是到了农忙季节,村村都希望有个凉皮摊子解决吃饭问题。一得到这个信息,他就和妻子商量到外地去学做凉皮的技术。帮扶干部在得知他有这个想法后,积极帮他联系培训学校,购置营业所需的材料,还帮他办理了营业执照,一系列的帮扶措施让赵海鹏终于走出了家门。
“自从我摔伤后,一直自卑地不敢出门,总觉得别人在背后笑话我,但在帮扶干部的帮助和家人的鼓励下,我走出了家门。到了外面,到处都是关照我的人,尤其是一些不认识的人听说我是残疾人,不仅处处照顾我,还对我竖大拇指,说我是‘好样儿’的。”
通过走村串巷卖凉皮,赵海鹏又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他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而且还树立了自信,从原来的不愿见人到现在的满脸阳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赵海鹏一家勤奋劳动,现在他一家已经有了稳定的收入。2018年8月,村扶贫专干来他家走访时,他高兴地历数了他家2017年的收入情况:天热的时候卖凉皮及代售啤酒等副食,每月可收入3000元;家里的果园可收入10000元,家庭其他方面约可收入3000元。他说,照这样干下去,他家不仅能脱贫,而且能致富。赵海鹏说,虽然党和政府将自己家纳入贫困户,但还是要靠自己的勤劳改变家庭的面貌。
赵海鹏经常对周围人说:是国家扶贫政策让我重新站了起来,也让我有了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改善生活,摆脱贫困,不能光靠政府。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和政策,自己更要好好奋斗,不能坐、等、靠、要,要尽自己的力量,早日让家人过上富裕的好日子。
赵海鹏家里有了稳定收入后,主动要求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他积极向上的态度极大地感染了身边的村民,他身残志坚,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得到了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年6月他还被宜君县评为“五好脱贫户”。
忙碌的赵海鹏正在学习做肉夹馍及烧烤手艺,他要用残疾的身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用勤劳的双手“走”出一条脱贫之路。(本报记者 李兵 刘晓帆 郭颖 见习记者 刘宁)
新闻推荐
田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本报记者赵晨文/图10月9日,在位于铜川市宜君县彭镇高村的百亩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由镇村干部和帮扶...
宜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