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亚莉:剪纸是一生的事业

商洛日报 2018-07-04 07:36 大字

“哧,哧,哧———”

刀刃在油石上来回摩擦,发出响亮的声音。夜灯下,田亚莉专注地磨着剪刀。“走到哪磨到哪,走到哪剪到哪呀”,田亚莉爽朗地笑说,“剪纸早已融入我的生命里,成为一生的事业”。

1959年12月,田亚莉出生在宜君县西村乡文兴村。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村里家家户户剪窗花、贴窗花。田亚莉耳濡目染,自幼喜爱剪纸。起初,借来邻居家的花样子照着剪。而后,开始把年画上、烟盒上的花样子描下来,自个揣摩着剪。渐渐地,田亚莉的剪纸手艺越来越好,剪纸内容日益丰富。看见牛剪牛,看见羊剪羊,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鸡,啥都能剪,啥都剪得活灵活现。作品传遍四里八乡,成为方圆百里名副其实的“巧女子”。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八十年代初,宜君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在民间文化普查活动中发现了文兴村的“巧女子”田亚莉,并推荐她参加了县上第一期剪纸培训班。在培训班学习期间,田亚莉创作的部分农民画和剪纸作品被当时的报纸刊登,得到中央美院靳之林教授的高度关注和称赞。个人作品的发表,使田亚莉受到极大地鼓舞,下决心搞好剪纸。此后,但凡有专业培训的机会,不管多忙,田亚莉都会赶去参加学习。目前,她已先后走进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多所省内外高校参加国家、省市级专业培训。2017年,凭借传承民俗文化的突出成绩,田亚莉被省文化厅推荐进入北京大学木兰学院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田亚莉感慨地说,“学习永远是我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开阔艺术眼界,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事剪纸四十余载,截至目前,田亚莉已创作大大小小的剪纸作品万余幅。其中,130余幅作品荣获国内外大奖,30余幅优秀作品被专业机构收藏,50余幅剪纸作品赴国外巡展。田亚莉个人被评为国际一级剪纸艺术家,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先后出访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进行民间文化交流,还被美国认证协会认证为中美文化交流大使。

荣誉面前,田亚莉从未止步,不断探索,矢志创新。九十年代初,即将剪纸作品推向市场,先后创作了《十二生肖》《宜君风情》《陕西十大怪》等系列剪纸作品。近些年,她致力于将传统剪纸技艺和民族文化、现代生活相结合,先后研发出头饰、项链、手绢、门帘、窗帘,旗袍,以及茶具、看盘、摆件、书签等剪纸衍生产品。最具特色的是,将民间剪纸与千年陶瓷艺术巧妙结合,开发出剪纸陶瓷工艺盘、剪纸陶瓷茶具、剪纸陶瓷生肖枕等系列创意作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仅此一项,就获得了国家15项设计专利。

个人的剪纸事业越做越大,田亚莉又开始琢磨着带领大家共同发展。先后自筹资金,创办了宜君民间艺术研究院和田亚莉剪纸艺术工作室,免费传授剪纸技艺,为全市民间艺术工作者搭建交流展示平台。目前,已发展会员500余人。研究院及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被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百余家新闻媒体专题采访报道,接待国内外考察团体、文化艺术爱好者万余人次,极大地提升了地域文化影响力,成为商洛市民间文化产业研发的一大亮点。

“剪纸这项传统民间文化,不但要传承下来,更要传播出去。”田亚莉不但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近年来,她致力于民间剪纸技艺的传播,先后在南京大学、山东淄博学院、西安技师学院、铜川老年大学和朝阳小学等地开设剪纸课程,传授剪纸技艺。同时,多次走出国门参加对外交流展示活动,宣传、推介中国民间剪纸作品。“自从学了剪纸,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天不剪(纸),就觉得在浪费时间。”田亚莉边说边挥了下手,流露出些许无奈和急迫。现在,如何将民间剪纸技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下去,怎样研发出更多更好的相关文创产品和在更大的国内外平台上发扬传统民俗文化成了田亚莉心中的头等大事。生命不息,奋进不止。田亚莉思考着,探索着,积极实践着,拼尽全力想要修好“剪纸”这门命中的“必修课”。(通讯员 梁晓沛)

新闻推荐

陕西故事 秦川大地上最美的“大地曲线”

在沟壑交错的大地上,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绘就雄奇壮美的梯田景观。西安市蓝田县三官庙镇的梯田美景。梯田...

宜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