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杨邦民帮着村民摘“穷帽”

铜川日报 2018-06-29 07:53 大字

宜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杨邦民为贫困户余启万指导栽植技术。

“杨同志,多亏你了,在你的帮助下发展庭院经济,用不了多久,我脱贫就有希望了。”贫困户余启万站在他家院子里,感激地对前来指导技术的宜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杨邦民说。

67岁的余启万是宜君县彭镇洞子沟村仁家台组的贫困户,原来也是让村里头疼的上访户。老伴智力残疾,两个女儿出嫁后,生活一度贫困,他也是杨邦民的帮扶对象。

自从帮扶了余启万,针对余家的情况,杨邦民和村支部积极商量如何帮助余家脱贫。杨邦民不仅是高级农艺师又是当地的科技特派员,他创新了玉米七项关键技术和五化推广模式,在中药材种植中创新了黄岑仿野生栽培技术、丹参立体套作模式,指导了中药材基地10个,培养种植大户21个,同时负责粮药产业技术培训指导,在科技部农业科技周活动上曾获得农业科技人员进农村先进个人、宜君县2017年“四民型干部”等荣誉称号。

杨邦民给老余制订了产业发展计划,长期产业是种植玉米20亩,针对老余家的土地墒情,选用了陕单609,亩产750公斤。去年,虽然遭遇了两个月的干旱,但老余家的玉米依靠综合技术,收成喜人,每个玉米棒子至少有4两重。老余家的玉米也成了收购商最喜爱的品种,客商都夸他家的玉米品种优良。

在走访余家时,杨邦民发现老余家的院子很大,就指导他利用院内空地发展庭院养殖,扎木栅栏养鸡260只,每月光土鸡蛋收入也有800元;在院内又种植各种时鲜蔬菜,施的是有机肥,种出的各类蔬菜口感鲜美。老余家不仅不用买菜,每逢赶集,还能有一笔收入。老余是个勤快人,又养了两头猪。家里的猪和鸡都是吃玉米长大的,因此,销路一直很好。

如今,余启万逢人就夸:“现在政策真是好,杨同志人更好,把我家的事当自家的事办,指导我科学种地,科学养猪、养鸡,还帮着我卖鸡蛋、卖玉米,我家现在的日子多亏了他。”现在的余启万已不再是过去那个让村里头疼的上访户,还自愿到村上修路。不久的将来,享受易地搬迁政策的老余一家将搬到新房居住,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本报记者 刘晓帆)

新闻推荐

科学种植让焦安村土豆俏销市场

本报讯(通讯员吴小龙)“今年墒情好,加上驻村科技指导员培训到位,你看,咱焦安这100亩马铃薯长得多喜人,到后季,产量肯定不得少,绝...

宜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