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官历史孝道事迹小记

商洛日报 2018-04-25 07:30 大字

  “孝道”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基本含义是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儒家经典《孝经》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在孔子看来,孝顺父母,是实行仁德的根本。抓住这个根本,实行“仁”的基础建立起来了,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就会产生出来。

  古代同官土地瘠薄,人民贫苦,教育落后,百姓虽鲜有识字,但淳朴善良,待人厚道,自古崇尚家风家训,提倡尊老敬老、孝敬双亲的孝道,流传下诸多孝行人物的事迹。以下列举《同官县志》记载的几则古代孝道史料,供大家阅读。

  强安,《元史·孝友传》曰:“以事亲笃孝著闻,天子尝表其门”。大意为,强安细心侍奉父母。他的孝名传遍十里八乡,就连皇帝也颁发诏书表彰其孝行。

  习四科,字建楼。原为地方官府的办事员,后因工作突出,升任户部检校。他年幼丧母,对父亲十分孝顺,尽心尽力伺候父亲,博得大家好评。父亲去世后,他在坟前搭建茅草房,守孝三年。政府为表彰他的孝敬美德,将其名字刻在彰善亭,供人们传颂。

  刘弈庚,性情温和,为人善良,是有名的孝子。他在襁褓时母亲就去世了。继母凶悍并心胸狭小,视刘弈庚为眼中钉,总想加害于他。但父亲疼爱刘弈庚,养育细致,继母一时无法下毒手。一天,继母对刘弈庚的忌恨无法自制,手持剪刀、锥子轮番刺向他的头部。刘弈庚血流满面,晕倒在地。父亲听到呼喊声,急忙跑回家。他看见倒在血泊中的刘弈庚,顿时大怒,动手惩罚其继母,准备将她赶出家门。这时刘弈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哭着对父亲说:“我头上的伤,是因为抢夺母亲手中的剪刀,自己误伤的!”当时刘弈庚年仅8岁。继母听后非常惭愧,从此改恶从善,母爱子,子孝母,一家其乐融融。

  寇率先,字范来,号希夫。他家中贫穷,父母年迈多病。寇率先早晚都要对二老问安,细心服侍,并赊来甘美的食物赡养老人。自己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双亲去世多年之后,每逢忌日拜奠,寇率先总伤心哭泣,如父母刚刚离世。寇率先为人耿直,尊德守礼,乡邻对他很尊敬和佩服。邻里或宗族之间有矛盾,事无大小,都请他来评判公正。即是强悍蛮横的人,只要寇率先讲一句话,没有不顺从和应允的。

  温四姐,是东阳里温中任的女儿,年幼丧母。康熙五十九年(1720)十一月二十日,温中任在宜君县耕种过田地后,带着6岁的温四姐,牵着毛驴回家途中,路过武家河。突然,一条猛虎从山林中窜出,将温中任扑倒在身下,张开血盆大口就要撕咬时,温四姐解开身上的红衣掷向老虎,用头奋力去撞虎口。老虎受到惊吓,松开温中任,叼着毛驴逃回山林。温四姐抱着父亲痛哭。温中任苏醒过来后,二人踉踉跄跄地回到家里。同官知县陈秩五为表彰温四姐的孝行,写了长诗《虎口救父行》,刻碑立于县府二门侧。

  杨坊,字立甫,是一名贡生。他12岁时父亲去世,家里贫困。母亲顾氏每天推石磨碾米,带到市场换来钱,供他读书。看着瘦弱的母亲日夜劳苦,杨坊内心不忍,便对母亲说:“我在学堂安坐读书,您却辛苦劳作,我实在不忍心啊!我不愿读书了,想回来负担家务”。母亲听后斥责了杨坊,让他安心读书。杨坊心疼母亲,每日拂晓起床,代替母亲碾好米,才去私塾学习。杨母去世后,有时杨坊吃饭,思念起母亲,便哽咽地吃不下去。他对子孙说:“老人捣米之苦,让我怎么能忘怀啊!”

  赵俊,字文珊,是一名贡生,他家在县城,乡下办私塾教授学生。胞弟赵介前往泾阳味经书院学习后,家中的杂事都由父亲承担。为减轻父亲的负担,每天黎明,赵俊匆忙从乡下赶回家,将挑好的水放在厨房外,然后,再急忙出城赶回私塾。每天,赵俊都吃粗饼,有人问他为啥不吃点好的。赵俊回答:“我家本不富裕,父亲终日操劳,却吃粗食,我坐着讲课,怎么忍心吃精细食物啊?”后来,其弟赵介考中进士,外放做官。赵俊就不再教学,回家侍奉父亲。赵父去世后,赵俊回忆起父亲,一边哭泣,一边说:“我怎么敢忘记父亲的辛苦和恩情哪!”

  和时雍,字穆斋,是一名廪生。他对待父母孝顺恭敬,与邻里和宗族关系融洽。同治年间,和时雍的父母去世。此时西北地区发生战乱,人们四处躲避灾祸,为父母下葬时用的衣衾很简朴。此后,每当与子孙谈及此事时,和时雍都会泪水沾湿衣襟,认为对不起父母。和时雍喜欢饮酒、爱看戏曲。但在守孝期间,滴酒不沾,三年没有看戏曲。每年的固定收入,除了养活家里7口人外,全部用于支付吊唁、祝贺等事。光绪年间,同官发生大饥荒,民不聊生,多逃亡甘肃。和时雍烧毁全部债券,不论存亡者,一概不用偿还。和时雍著有《野处杂俎》四卷。80多岁每日练习楷书数百字,91岁去世,自号“九十翁”。

  郭维城,字斗垣,是一名贡生。他自幼丧母,考中秀才后,因家庭贫困,无力继续考取功名,便开办私塾教学。郭维城对继母说话委婉,体贴温顺,节俭下来的美味食物,都拿去赡养老人。他也关心继母的亲属,有人多次犯错,他都耐心劝导,从不责备训斥。由于郭维城胸怀大度,身有善行,一家人和睦融洽,乡邻都称赞他的美德。

  孝心一开,百善皆开。行孝道的家族,崇尚文化,知书达理,和睦友善,所凝结的家风家训,谆谆教化后人,激励子弟成才,教导后代干事创业。

  和时雍的祖上明代武略将军和青,心怀忠诚,保家卫国,戍守边关。家族受其遗风,人才辈出,有清代儒士和时雍,民国《同官县志》编辑和文瑄,抗日英雄和凯归,乡贤和宗世、和本健及和成有,当代作家和谷。

  赵俊的祖上赵屏晋,雍正年间进士,文字学家,著有《千字文解意》二卷;叔父赵循祖,廪生,是一名义士(参见拙文《同官古代忠义之士小记》);其弟赵介,又名赵承翰,光绪年间进士,曾在山东、河南等地为官。

  杨坊的外爷是清代学者顾森。顾森是流寓同官的知名戏曲作家,明末清初儒学大师顾炎武的族人,著有《云庵杂录》《云庵遗稿》《回春梦传奇》等书籍。杨坊的两个儿子,杨舒泰、杨治泰分别任镇安、商州等地训导;后人杨松年,是一名开明绅士和实业家,曾在民国同官县参议会任职。同官儒士史采风是其岳父。杨松年之子杨济安,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助手,著作颇丰。

  家风是民风、政风、社风的源头和缩影,孝道是家风的基石。

  《同官县志》记载的元、明、清时期孝道史料,虽然已过去几百年,但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蕴藏的道德规范和人文根脉,在当今时代依然熠熠生辉,所具有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秦陇华)

新闻推荐

宜君法院首例强制执行拍卖房产完成

  本报讯(通讯员郑亚军)宜君县法院在执行王某某与方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因被执行人方某某下落不明,经查明,其名下有位于铜川市新区金谟路金谟小区17号楼40602室住宅一套,面积为133.4...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