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率先全国地级市 开展普惠金融第三方评估

华商报 2018-04-20 02:57 大字

华商报讯(记者 郭强 实习生 张可昕)“评价政府工作不能“自拉自唱”,要让第三方独立公正评估,让社会和群众来评判,更好推动各项政策落到实处……”4月13日,铜川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傅强在铜川率先全国地级市开展普惠金融第三方评估新闻发布会上说。

发挥保险保障功能

实现13项保险服务全覆盖

铜川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傅强介绍,2013年12月底,铜川以实施一元民生保险为发端,拉开了铜川发展普惠金融的序幕。2014年5月,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铜川市政府三方合力推进建设铜川“金融惠民工程”。2015年3月,发展普惠金融写进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市共同行动。2016年1月,宜君县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2017年6月,铜川出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7-2020年)实施意见》,进一步明晰了铜川市发展普惠金融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五年来,铜川市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大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农户足不出村就能获得便利的金融服务,在公共服务领域实现了13项保险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持续推进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提升,保险保障功能充分发挥,金融扶贫扎实推进,金融服务可得性大幅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和满意度达到近年最高水平,增强了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实施普惠金融第三方评估

找准差距寻不足

为全面客观掌握铜川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找准差距和不足,明确发展方向,加快突破普惠金融发展瓶颈,铜川市政府委托西安交大金融发展研究所对该市普惠金融发展进行第三方评估。

据悉,此次评估由西安交大金融发展研究所王晓芳团队负责实施。该团队依据G20和世界银行的普惠金融指标框架,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经完善优化后形成区域普惠金融评估指标体系,由金融服务覆盖率、金融服务可得性以及金融产品和服务质量三个大类组成,共分为21个细类和57个指标。通过评估,既丰富区域普惠金融内涵,提高铜川市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促进铜川市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又有助于推进建立区域普惠金融发展监测体系,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新闻推荐

从农民工到烹饪大师

28年前,初中毕业的解锋白天拉土、铲沙子、拌白灰,晚上和十几个工友挤在铺着麦秸秆、被子铺一半盖一半的大通铺……“每天为4块钱干11个小时,啥时才有出头之日?”他虽然能吃苦,可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2...

宜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