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书写真实佛教历史文化的书 ——评《铜川佛教文化》

商洛日报 2018-04-04 07:54 大字

  《铜川佛教文化》一书由市政府研究室策划主编,商洛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仵录林担纲编写,陕西新华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全书融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普及性于一体,对商洛市现存的佛教文化遗存、佛教文化遗址、佛教历史人物、大德高僧、名刹古寺,以及佛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介绍,语言流畅,图文并茂,浅显易懂,是一部全面、完整、系统介绍铜川佛教文化的科普性读物。

  佛教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是佛教文化的重镇,是中国内地最早传入佛教的地区,也是发源于印度的佛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完成“中国化”进程的所在地,以古长安为中心陕西地区,曾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过十分重要的影响。铜川在历史上属于京畿之地,处于佛教东传必经之路,佛教的发展几乎与京城长安同步,也是佛教鼎盛的地区之一。据旧志记载,晋代有妙德禅院,苻秦有香山寺,北魏有龙华寺、延昌寺、百寺,北周有崇庆寺,隋代有神德寺、重兴寺,唐代有玉华寺、宝云寺(故址就在药王山上)、道观寺(宜君县),宋代有明觉殿,金代有广严院,元代有开福寺,明代有开化寺、兴隆寺、华严寺,清代有普济寺,民国时期有广缘寺。中国第一个僧官僧略就是耀州区人,他曾协助鸠摩罗什翻译佛经。此外,曾去印度取经、在峨眉山修行多年的继业三藏也是耀州人。尤其是玄奘法师,与铜川有非同寻常的关系。

  铜川境内有如此丰富的佛教资源,以前由于诸多原因没有系统整理,外界知之甚少,而《铜川佛教文化》一书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通读该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资料完备。全书详细介绍了铜川境内现存的历代佛教塔刹、石窟、摩崖造像、经幢、佛教造像碑、造像、珍贵佛教文物,以及历次文物普查发现的佛教文化遗址和历史上的名刹古寺、大德高僧及珍贵的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采取纵横结合的方式,系统整理,科学分类,线索非常清晰,叙述非常详细,内容非常丰富,使人一目了然。这得益于仵录林在大学时代是学习考古专业的,毕业后一直在文物部门工作,多年来担任玉华博物馆馆长,曾参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铜川范围内的佛教遗址和佛教文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犹如给读者打开了一个佛教文化的宝库。

  二是选题新颖。铜川作为历史上陕西的佛教重镇,留下了诸多的佛教文化遗存。《铜川佛教文化》一书将铜川佛教文化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文化遗产,一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铜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大香山寺创建于苻秦(351~384)、兴盛于姚秦(384~417)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传为妙庄王三女妙善公主修行之地。唐玉华寺的前身是玉华宫,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此外还有众多石窟、碑刻和佛塔,都属于佛教物质文化遗产。铜川的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点纷呈,如独具特色的佛教传说、佛教庙会、佛教节日以及佛教法事、佛教伦理、佛教哲学、佛教信仰等,尤其是玄奘在玉华寺翻译佛经、创立佛教法相宗,隋文帝敕赐佛舍利供奉神德寺,妙善公主传说与大香山观音肉身道场,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是重点突出。就陕西而言,铜川佛教文化地位崇高、遗存丰富、影响广泛。玉华寺、大香山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陕西乃至在全国有影响的佛教活动场所。尤其是玄奘法师,不但是那个时期地位最高的僧人,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地位最高、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僧人,堪称古今第一高僧,被誉为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面旗帜。大香山寺观音道场由来已久,香火旺盛,民间就有“南朝普陀,北朝香山”之说,印光大师在《普陀山志序》中写道:其应化道场,故非一处,如陕西南五台山、大香山、浙江天竺山等。印光法师的话印证大香山观音道场由来已久。隋朝年间在全国一百多个地方修建佛塔供奉佛舍利,铜川独占一席,足见其历史地位之重要性。神德寺佛舍利是隋文帝亲自颁赐的,舍利分供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舍利供养活动,皇家圣物一直留存至今,体现的是皇家的身份与皇家的气象,也彰显了铜川佛教文化的魅力所在。

  总之,通读《铜川佛教文化》一书,不难发现,铜川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特色鲜明,在陕西独树一帜,是商洛市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可以通过挖掘玉华宫、香山等丰厚的佛教资源,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促进商洛市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王赵民)

新闻推荐

宜君县公安局以党建促实战攻坚

  本报讯(通讯员邢彦勇)今年来,宜君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党支部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开展“三创一比”教育竞赛活动,立足本职工作追赶...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