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难得的好书

铜川日报 2018-03-07 08:40 大字

前几天我接到来自宜君县的一个电话,我问他:“你是谁呀?”对方说:“我叫胡称”,当时我觉着很好笑,怎么还有叫“胡成”这名字的人呢?

2月7日上午,这位叫胡称的人打了一个电话,说他从宜君下来了,现在在市政府的公交车站,找不到我的地方,我立即派车把他接来。到了门口,只见这位老先生背着大袋小包好一大堆东西,进门后打开一看,他给我带了一箱苹果和宜君产的一瓶古同官酒,最重的东西是一大捆打印好的书稿。胡称说他是1942年出生的,爱好历史文化。我赶紧给这位比我大八岁的老先生沏茶,问他:“你找我有什么事?”

他说:“宜君好多人推荐,让你给我编写的《宜君民俗探源》这本书写序。”听后我就笑了,说:“我水平很低,初中都没有读完就上山下乡了,从来都不会给人写序,我给你推荐个人行不?”我的话还没说完,他就打断我的话说:“不行不行!必须是你,你是陕西省民协副主席,铜川市民协主席,名气很大,你一定要写。”停了一下,他反问我:“你是不是嫌我给你拿的东西太少了?我就是一个一般退休干部。”这句话说得太实在了,一下子就把我噎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我说:“那好吧,我先看看再说吧!”胡称把书的内容简单地说了一下,就要走。我给他拿了两瓶老知青酒和一盒茶叶。他坚决不要,我说:“你如果不要,那你把你的东西拿走,我也不给你写了。”这样,他就接住了。

我接过这厚厚的书稿后,心里很有负担,开始慢慢阅读……

我本人素来喜欢研究民俗文化,也读过不少民俗文化方面的书籍。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读了这部书稿后,我感到耳目一新,觉得这不仅是了解宜君民俗文化的工具书,也是了解铜川地域民俗风情的一本难得的好书。

本书包含了宜君民俗文化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广征博引,描述细微,有根有据,语言生动,引人入胜,足见作者是下了大功夫的,本书具有丰富的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是一部反映地域文化和具有收藏价值的史料性著作。

慢慢品味,书中所记叙的民俗似曾耳闻目睹。字里行间都是与宜君有关的人和事,充分展示了宜君的民俗风情。列举古今的民俗事物,都是当时存在的客观事实,是当时群众的具体信仰和生动实践,这些必然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打上时代的烙印。人民群众在新的社会实践中,接受了新思想、新事物,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废弃、简化、改革了原来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这是民俗的不断演化,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

《宜君民俗探源》既有提倡实行的,也有忌讳禁止的,把忌讳民俗列章专述,这在其他民俗书籍中很少见到。民俗禁忌是人们认为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以及与其相关的言语或行为上的约定俗成的禁制,它是一种原始的文化现象。过去曾经一味地讲究“崇高”和“伟大”,对于“俗”的东西,唯恐避之不及,特别是性禁忌方面的内容,过去把它视为黄色的东西,无人敢涉及,作者把它如实写出来,是对民间文化的尊重。古人说,食色,性也。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延续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我们正确理解、对待传统民俗文化,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

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物,也不能用今天的认知去衡量过去的东西,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最起码的常识,也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比如说封建迷信,尽管是落后的东西,但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今天再去研究,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一则可以使后人知道前人都经历过什么,二则可以从中得到教训和受益。

书名《宜君民俗探源》,顾名思义,全书不仅有民俗现象列举,也有对民俗渊源的研究。作者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写,别有新意。在每个民俗现象中,作者没有简单地就事论事,现象罗列。而是对每个民俗现象引经据典,说明来龙去脉和文化内涵,增加了书籍的知识性、趣味性。特别是通过民俗演变和在后继中,把宜君民俗文化升华到历史和理论的高度去论述和探讨,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民俗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民俗是绝不可轻视的,我们不能因其“俗”而小看了它。所以,我们应该热爱民俗,研究民俗,传承民俗,尽量多地保存那些优秀的古老民俗。(黄宏显)

新闻推荐

雷塬村民“充电忙”

“腰骨架要牢固,要做到上稀下密,外稀内密,大枝稀小枝密,这样也可以通风透光……”近日,果树管理专家张杨锁对苹果树整形修剪、施肥及腐烂病防治等春季果园管理技术进行讲解。春节期间,宜君县雷塬综合服...

宜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