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期货”稳步推进 支农惠农成效显现

定西日报 2018-02-24 09:29 大字

近日,新疆、云南、海南等地的许多农户都收到了一笔特殊的赔付款。受益于当地开展的“保险+期货”项目试点,这些农户或是收入损失得到补偿,或是丰收之余喜上加喜。经历了一年的辛勤劳作,收入有了可靠保障的农户们现在能够踏踏实实地过个好年。

2016年和2017年,“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连续被写入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随着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保险+期货”模式正在释放出支农惠农的良好效应。

模式惠及多方

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运用保险以及保险与其他金融工具融合来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保险+期货”模式就是其中保险与金融工具融合创新的范例。

来自中信期货的业内人士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借助‘保险+期货’模式,农户将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风险部分转移给了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通过‘再保险\’金融手段保证了自己的履约能力。‘保险+期货’模式在对冲价格波动风险的同时,也实现了农业风险保障模式的升级。”

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很多“保险+期货”项目都落地于贫困地区,成为助力当地脱贫攻坚的重要金融手段。与以往的“输血式”扶贫相比,“保险+期货”模式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帮扶,而且不会破坏市场价格机制,“保险+期货”模式通过为当地农业产业提供更有力的风险保障,从而刺激当地的造血机制。

同时,这一模式也能更好地适应WTO《农业协定》等国际贸易规则,能够解决财政补贴不确定性大、预算难以安排的问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简化政府操作、降低行政成本,能够加快补贴资金拨付、缓解棉农的贷款偿还压力、降低棉农的财务成本,同时提高棉农的市场风险意识。

作为我国规模化经营农业保险时间最长的保险公司之一,中华财险从“期货+保险”的试点实践中总结出5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缓解农民受价格波动影响导致的增收难问题,给粮价托底但又不限制盈利,发挥了资本市场的“再保险”功能;二是有利于解决农民和农企融资难的问题;三是通过期货价格保险来锁定农户的种粮效益,客观上能通过“保价”达到“稳供”的目的,实现粮食自给,保障粮食安全;四是有利于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变农产品价格风险转移方式和补贴方式,让市场机制在配置农产品资源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五是有利于支持新型农业组织和农业企业发展。

成效“多快好省”

从落地实践情况来看,“保险+期货”的试点效果可以用“多快好省”四个字来予以概括。

2016年8月,中华财险推出的玉米价格“保险+期货”率先在辽宁省落地。很快,中华财险又先后在黑龙江、湖南、广东、新疆等地推出了棉花、天然橡胶、鸡蛋等农产品的“保险+期货”项目。目前,除玉米、棉花、天然橡胶、鸡蛋外,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已涵盖大豆、苹果、白糖等产品,涉及的地区也扩展到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广东、广西、陕西、云南、海南、湖南、甘肃等众多省市。而且,参与“保险+期货”试点工作的保险公司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创新不仅体现在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上,也体现在适应新需求的反应速度中。去年12月底,苹果进入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据了解,这是全球首个鲜果期货品种和扶贫期货品种。而就在同一天,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尧生镇的26户贫困果农就拿到了苹果期货保险保单。

当然,作为一项“保险”,衡量“保险+期货”模式的关键标尺还是其为农户提供的保障水平。《金融时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以中华财险在新疆开展的棉花价格“保险+期货”试点为例,在2017年总投保农户314人,投保总面积21780亩,理赔兑现315万元,人均赔款1万元,其中理赔数额最多的农户获赔12.3万元。棉农胡章银笑着对记者表示:“就像是天上掉下了金豆豆,以后可敢种棉花了。”而在今年橡胶价格继续低迷的情况下,云南勐腊橡胶价格“保险+期货”试点最终总赔付217.10万元,人均赔付3101.43元,单个投保农户最高赔付14654.25元。记者从中华财险方面了解到,2017年中华财险“保险+期货”试点共提供风险保障1.65亿元,共计支付赔款862万元。

“保险+期货”试点不仅保障了农户的利益,也有效地减轻了财政补贴的负担。有参与试点的业内人士算过这样一笔账,以大豆为例,相较于采取目标价格直补,采用“保险+期货”的方式能够为财政补贴省去近一半的支出。

仍待继续完善

虽然“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目前的模式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同样需要予以重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教授曾表示,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滞后,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不健全,期货交易的市场容量小,加之“保险+期货”没有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资金支持不足,这些因素都是推进“保险+期货”试点的制约因素。此外他还指出,在“保险+期货”试点中还存在一些风险,如大豆、玉米等大宗粮食产品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大市场,导致其价格变动的风险都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为此,有专家建议,为了推动“保险+期货”的发展,要将其定位为国家粮食价格风险管理市场化手段的重要工具,逐步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建立政府与保险、期货市场的风险共担体系,发展农产品期货和场内期权。同时,“保险+期货”可以将险种从价格保险拓展到收入保险,更好地发挥对农户的全面保障作用,同时还要继续增进农户对于“保险+期货”的了解。

郑商所在参与试点的经验基础上也提出三点改进建议:

一是通过各种途径降低试点保险费率(权利金);二是建立试点常规统筹机制和绿色审批通道;三是提升“保险+期货”试点模式的灵活性,探索引入收入保险、美式期权(保险)、阶梯形期权(保险)等更加灵活的保险产品,以适应农户个性化需求。来源:金融时报

新闻推荐

彭镇法庭微信支付促履行

本报讯(通讯员沈红红)近日,宜君县法院彭镇法庭成功调解一起邻里纠纷,被告当即微信转账,履行了给付义务,化解了双方的矛盾。原告张某与被告王某系上下楼相邻而居,王某在装修期间水管漏水殃及楼下张某,双方...

宜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