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昔日“嫌贫”者变身“助困”人 ——陕西铜川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见闻
新华社记者储国强张斌张骏贺
“以前想贷款连银行大门都找不到,现在人家主动找上门来咧!”种了半辈子地的农民田万青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能从“公家”贷到钱。
今年44岁的田万青,是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彭镇湫沟村的玉米种植大户。去年种了80余亩玉米的田万青,今年又流转了200亩土地扩大种植面积。“现在种地要讲规模,种少了不挣钱,种多了咱又没钱。”
他不是没想过贷款,可是几年前“找不对门、问不到人”,几次下来,他索性断了念想。“以前去信用社贷款,总是递交了资料,就没音儿了。”田万青无奈地说。
在湫沟村村民心目中,银行就是“嫌贫爱富”,不喜欢和农民打交道。许多村民除了偶尔到十几公里外的镇上银行取钱、存钱外,几乎与金融没有过多接触。
2016年,宜君县被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确定为全国首个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通过实施“金融服务创新工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知识扫盲工程”等措施,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金融便利。
“去年,农信社来村里采集信用信息,我随口问了一下,结果第三天人家就打电话让我办贷款手续。”田万青甚至有些不敢相信,“一上午就把手续办完了,你说这效率快不快?”
曾因赌博而倾家荡产的马燕青,也没想到自己能从农信社贷到款。他说:“之前想干点营生,但以前因爱赌钱名声不好,信用不良,村民都不信任我,银行咋可能给我贷钱么?”
马燕青是宜君开展“信用重建”活动的直接受益人。人民银行铜川中支行副行长任晓龙介绍说,他们设立了“宜君县农户综合信用中心”,筛选确定失信贫困户,运用扶贫再贷款和扶贫担保基金,使贫困户能享受到机会均等的融资服务。
如今,马燕青不但成立了浩华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带动了周边34户贫困户,有的贫困户一年收入超过3万元。马燕青说:“现在村里人也信任我,下一步我准备建3座牛舍,还可带动80户以上的贫困户。”
在宜君县彭镇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26岁的贫困户王哲成为这里的管理人员。“每天都有10多个群众来我这里办业务,逢年过节每天要三四十人呢。”王哲一边介绍,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助农E终端”,这个外形比平板电脑略大的机器不但可以代收代缴费用,还能发放多项补助。“现在,村民办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已成为现实。”王哲说。
近年来,宜君县不断推进“移动金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宜君县智能终端设备村级覆盖率达到100%,电子银行开通率增长115.8%,人均移动支付开通量增长213.1%。普惠金融的“宜君模式”正在改变农村观念,助力脱贫攻坚。
在宜君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王军孝看来,普惠金融受益的不仅仅是群众,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生机。“一方面促使我们回归了农信社服务基层群众的本能,另一方面也帮助我们抢占了农村市场先机,实现了双赢。”他说。 (新华社西安8月16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焦嘉宝樊海峰)8月7日至9日,由市委网信办、网易网承办的“我是家乡代言人”百场网络直播活动走进宜君。网易直播团队对宜君县福地湖花海进行了现场直播,用镜头现场展示了宜君福地湖的美...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