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鉴霞光 2021年09月01日A06版文章字数:1846朗读:
耀州有八景,漆沮会流、锦阳叠翠、太玄古洞等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宝鉴祥光”。
“宝鉴”即鉴山,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宝鉴山,在州城的东面。古字书《广雅》中说:“鉴谓之镜。”《释名》上又说:“镜,景也。”一山曰“鉴”,可见不是一般的山了,宝鉴山应该是一处风景胜地吧?却不然。其山并不怎样高峻,没有陡峭如削的岩峰,没有清澈似玉的深涧,没有流泉,没有飞瀑,构成风景要素的树也不多、石也不奇。但让人们格外倾心的,不过是古时留下的几句话,乐其言而难见其实,一个传说而已。宋皇佑年间,州署内筑有望辉台,《望辉台记》曾志“宝鉴祥光”之事:“秋七月晨霁,有圆白气晶莹可鉴,径才数尺许,见于东山,自卯及巳而隐。”相传为“宝照”,县令杨某却不明就里,“惜其载录不备,为不晦其事,乃作台于守署之隙地,复识其可望之所。”且言明“望辉台者,纪异也。”不过一个猎奇志异的台子,却被演绎为用以观望祥光而预卜丰年,鉴山异象与农之丰歉又有何干?我所查看到的关于“宝鉴祥光”的文字仅此一例,再未看到有记载。杨老爷筑了望辉台,后来是否目睹了“宝鉴祥光”的奇异景象,也不得而知了。
再往后,清人写了题咏“宝鉴祥光”的诗:“山名宝鉴顶微圆,树色苍苍带朝烟。入暮晴霞红一片,三农即此卜丰年。”朝烟反作暮霞,不过是文人墨客的附会罢了,未可介意。
我所钟情的是,宝鉴山沐浴着早霞的壮美与绮丽。春夏秋冬,只要是天气晴好的日子,夜空中的星辰隐去的那一刻,宝鉴山背脊上便涌出一片霞光,庄严而雄浑,此时的宝鉴山犹如陈放在霞幕前的一座巨型石雕,沉静,庄重。极平常的一座山,仿佛得了早霞赋予的灵光,显示出雄伟的气势来。朝阳冉冉升起,金灿灿的阳光洒下来,青灰色的岩石泛起莹丽的光芒,宝鉴山又别有一种风采了……
若说是耀州一景,姑且称为“宝鉴霞光”吧,是比所谓“祥光”更可见、也更壮丽得多的。
第一次有机会领略到宝鉴霞光的景象,我便被震撼了。那年,我带着一纸毕业分配的派遣证去到耀县(耀州区),进了水泥厂,不久便亲近了宝鉴山。回想初到此地,我站在城东的漆水河边眺望,那山已被截去了峰巅,不过是莽莽土原上隆起的一个梯形平台,不像是山。及至走近了,才见识了它的真容。
宝鉴山是水泥厂的石灰石矿山。那一天早晨,我是坐了工人们上班的车上了宝鉴山的。时在盛夏,天亮得早,汽车一颠一颠地到了宝鉴山近前,太阳已经升起来了,被斩削的山岩显出些冷峻来,全然不见想象中的光耀。下了车,沿着盘山路迤逦而上,我头一回登上了向往中的宝鉴山。山顶已夷为平台,布满了石头,有的竟有半间房子那么大!被石头吸引着也兴奋着,上上下下,我在山上跑了个遍,最后攀上平台边缘突兀而起的山嘴子。举目四望,在淡金色阳光的照耀下,山岩平实而沉静,隐约泛起青灰色的光,如曾在一幅水彩画里看到的景象。山嘴子下面的巨石上,正有采石工抱着冲锋枪似的风钻打炮眼,真像是上了前线的战士,粉末儿飞起来飘在风里,便是在硝烟弥漫的阵地上了。那一边,电铲的手臂一屈一伸,抓起嶙峋的石头,一抖,摔落在电铲臂下停着的载重汽车里,送走了一辆,又来了一辆,电铲不停歇地摇着它的臂,仿佛一个不知疲倦的钢铁巨人。载满矿石的车争先恐后,在乱石间寻找着道路,颠簸着,奔驰着……此时,山下忽然传来有节奏的声响,“咔嗒——咔嗒——”,循声望去,那些悬在空中的铁斗子着了魔似地动起来,在蓝蓝的天空里你来我往,正如一支雁的队伍。身边的工人告诉我,那是架空索道,从矿山一直通到厂里,有好几公里长呢。山上采出的石料,经过两道破碎,一斗一斗地输送到漆水河畔的厂区,喂入窑、磨的肚腹了。此时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宝鉴山被削去了顶子!我不无欣喜地发现,安全帽下面的一张张笑脸,是那么朴实又那么生动,此时所映现出来的,不正是最美的宝鉴霞光么……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你还能说宝鉴山不过是一个覆斗形的高丘吗?宝鉴山是巍然的,宝鉴山的晨霞是美丽的!
山有起有伏,石头有棱有角,矿上的生活好像也比河川里的厂区浪漫些,时时吸引着我,尤其是那如梦似幻的“宝鉴霞光”。
关于宝鉴山,我认同新版《耀县志》的著录:“一名鉴山,在磬玉山东,海拔1151米。相传如遇丰年,则山上有光如鉴,故名。山体为优质石灰岩,现为耀县水泥厂矿山。”“宝鉴祥光”不过是传说中的,而做了水泥厂的矿山,才有了切实可见的、美若云锦的“宝鉴霞光”。回想当年采石工人辛苦劳作以及钻机呼啸、车辆奔忙的情景,禁不住仿旧时风雅之士,吟得四句,姑且充作耀州八景“宝鉴霞光”的题咏吧:
鉴山宝照旧文章,
自古几人见祥光?
看我工人最神圣,
凿石炼玉布辉煌!
新闻推荐
初心不改担使命 韶华不负检察蓝 记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竞赛能手葛建华朗读:
通讯员卢琳从事检察工作十四年,她凭着对检察事业的满腔赤诚,从一个书记员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名员额检察官。她牢记为...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