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媳妇”曹小丽:用行动诠释孝老爱亲
通讯员 赵鑫 唐亮
曹小丽,耀州区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却用善举诠释了孝老爱亲美德,成了邻里典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
今年47岁的曹小丽1995年嫁到孙塬镇惠塬村,婚后,由于公公脑梗引发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婆婆要照顾公公,公公的母亲便没人照料,刚进门的曹小丽便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衣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曹小丽还在当地砖厂上班,再苦再累,她也没有一丝慢待老人,在她的精心照管下,老人度过了13年的幸福生活。
提起曹小丽,邻居张虎强赞扬说:“小丽这媳妇,真是了不得,为了这个家,真是把苦下了。她不仅干活是一把好手,照顾老人也心细得很,这家人也积了福,娶了这么好的媳妇。”
2007年,娘家父母年事已高,婆家父母又疾病缠身,曹小丽便辞掉了砖厂工作,专心照顾老人。婆家住在惠塬村东堡子,娘家在惠塬村西堡子,她便一天两头跑,抽空还在邻里八村有红白喜事时端盘子洗碗,帮人盖房当小工,干点零活补贴家用,虽然很辛苦,但日子过得很充实。
2010年,娘家妈妈不小心摔倒导致瘫痪,曹小丽日夜服侍在跟前。2011年婆婆又突发心脏病,悉心照顾半个多月,最终还是离开了。现在想起来,曹小丽还难过地说:“我婆婆是一个要强的人,辛苦了一辈子,我没来得及好好照顾就早早走了。”
婆婆离世第二年,娘家妈妈相继去世。来不及歇一歇,娘家父亲又因干农活从高处摔伤,曹小丽又日夜不停地服侍在父亲跟前。早上天不亮起床去娘家烧炕、做饭,匆忙赶回来又为公公烧水、做饭、洗衣,没日没夜。卧病五年来,曹小丽的父亲时刻干净清爽,身上没有一片褥疮。那几年,每天都能见到曹小丽在东堡西堡间来回忙碌奔波的身影,乡亲邻里无不为其竖起大拇指。本家叔子张建宁说:“我嫂子这人能干得很,干农活、做吃食、照顾老人小孩、砖厂上班,在我们村里算是数一数二的,非常了不起!”
家里老人相继生病,两个儿子还要上学,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2018年,曹小丽又到水泥厂做保洁,早上起床后烧好水做好饭赶去工作,中午休息时间回家后给公公做饭,地里的农活还不能耽搁。患有脑梗及痴呆20多年的公公,被曹小丽照顾得干干净净。她对待工作也兢兢业业,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还被村委会评为“好媳妇”。
“小丽是劳累命,从不在穿衣打扮上下功夫,整天干活、做饭。我嫁到这个村都20多年了,她公公一直有病,一阵一阵地犯,媳妇没少操心,老人八十五六了,被照顾得精神得很。”曹小丽悉心照料老人的事迹打动了身边不少人,同村妇女也对她啧啧称赞。
2020年疫情期间,曹小丽积极加入疫情值岗第一线,连续两个月在单位留守执勤。“乐山有恒,大爱无疆”。新年里,曹小丽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裳,却捐出一千多块钱,这是她一个月工资的一多半。
现在大儿子已参加了工作,在西安一所高校任教,工作认真,获得省级优秀辅导员称号,被评为院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他每月都会为困难儿童做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
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善良的曹小丽将孝老爱亲传统美德演绎得淋漓尽致。“我认为人最重要的是懂得感恩。现在国家政策好得很,念书、买药、养老都不愁,咱要感恩共产党,感恩社会。我要做的就是好好上班,把娃娃们教育好,把屋里老人伺候好,给后辈做榜样。”
新闻推荐
“工行温度”汇聚人间大爱 记全国人大代表、工行铜川长虹路支行员工郭晓燕
本报记者谢艳素通讯员王青平郭晓燕,一个生在农村、从工商铜川分行基层一线成长起来的普通员工,凭借着家庭教育的熏陶和工行...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