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路上说变化

铜川日报 2021-01-29 07:17 大字

本报记者 刘晓帆张红

农历每月逢二逢七,都是耀州区关庄镇的赶集日。赶集的日子里,让往日宁静的乡村又热闹了起来。

赶集这天,摊贩一家挨着一家,服饰、鞋、床上用品、农具、水果、蔬菜、肉类等商品琳琅满目,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看着楼下这般热闹的场景,总会勾起陈元稳儿时赶集的回忆,禁不住赞叹如今的幸福生活。

“十几岁时,我们还住在九里坡附近的杨塬村,经常去坡底下的柳林村赶集。每到集会那天,我和父亲吃完早饭就出发了,背着挖好的药材一走就是两个小时。”陈元稳是关庄镇关庄村人,他说,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上山挖黄芩、连翘,晒干后拿到集市去卖,每斤能卖三四毛钱,仅能包住油盐酱醋钱。在他的眼里,那个时候的赶集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

1963年前后,每家分了自留地,陈元稳家承包了十几亩地,自己种起了药材等客商上门收,生活渐渐好了起来。当时,20多岁时的陈元稳找了陕南姑娘成了家,婚后育有两儿两女。

“刚开始是背着药材去集会上卖,到了30多岁时,条件好点了,我就拉着架子车去赶集,40多岁时又换成了自行车。”陈元稳说,他们家也从杨塬村搬到了关庄村,这个时候,他开始种起了粮食,赶集次数也多了。拉着粮食去集市上卖,卖了粮食的钱给娃们买新衣服,剩下的钱再买些农具和化肥,为来年农业生产做准备,日子逐渐有了盼头。

2013年,因和老伴长年患病,陈元稳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再加上各级政府的帮助,2018年,陈元稳种了二三十年的地被流转了出去,告别了土窑洞搬进了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新楼房。2019年年底,他们家终于摘掉了穷帽子。

“如今,我们住到新房已经两年多了。现在买东西再也不用等着赶集了,缺啥娃们就在网上买回来了,而且楼下的超市买东西也很方便,生食熟食应有尽有。前不久,为了我们两口安全,二女子又给家里装了监控,还能和远在俄罗斯打工的小儿子对话,真没想到自己能赶上这样的好时代。”陈元稳指着电视机旁的摄像头笑着说道。

今年74岁的陈元稳,挖过药材、放过羊,住过土窑洞,年轻时过了不少苦日子。在扶贫政策扶持下,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对他来说,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

新闻推荐

让更多科技成果在陕“落地开花”— —省政协委员聚焦“陕西省科教资源优势转化”建言

1月26日,省政协委员刘振宇、王辉、李侃社做客委员访谈室,围绕“强化科技创新把陕西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