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致富菜,结出定向供应“扶贫果”
本报记者 郭璇
在王益区黄堡镇黑池塬村陈李路东北方2公里处,有一片占地44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该基地就是王益区440亩高标准蔬菜种植扶贫产业园项目,这片土地种植着羽衣甘蓝、高产西芹、小叶菠菜等蔬菜,成熟的蔬菜都定向供应给海驰鲜生代HPP果汁厂,这些蔬菜切实成为了黑池塬村村民的致富菜。
来到黑池塬村就能发现,很多村民家门口都有一个菜园子,里面种着长势喜人的当季蔬菜,现摘现吃非常方便。该村海拔高度900米,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雨热同季,雨量较多,温度偏低,非常适合蔬菜生产。近年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方向寻找适合该村群众致富的产业,并于今年年初确定依托黑池塬村生态优势,探索发展蔬菜种植产业。
说干就干。不仅要干,还要干得好,于是该村多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3月15日,黄堡镇组织黑池塬村党支部,赴耀州区小丘镇考察学习了海升集团现代农业园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本次的参观学习为该村打造高标准蔬菜种植扶贫产业园打下了基础。回村后,村第一书记、村班子成员研究探讨,开展前期准备等工作,并与铜川海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黑池塬村共建王益区440亩高标准蔬菜种植扶贫产业园项目,于5月份着手实施,流转土地开始项目建设。目前,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修建育苗温棚6座,灌溉水池一座,建设种植用地400余亩。
铜川海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与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以共建模式发展高标准蔬菜种植产业,王益区440亩高标准蔬菜种植扶贫产业园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蔬菜种植、果蔬饮料加工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高端饮料研发生产、农业旅游服务三大产业,推动当地产业升级换代。
王益区440亩高标准蔬菜种植扶贫产业园项目建设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蔬菜种植技术,通过统一的规划建设和生产组织,通过分析项目地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选择优势品种和现代化、机械化的农业栽培技术体系,推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该项目以羽衣甘蓝、小叶菠菜和高产西芹种植为主,采用密植种植方式,建立系统的现代化蔬菜种植体系,与国外规模化种植技术接轨,从根本上实现多种蔬菜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
根据项目技术规划,产业园芹菜项目亩产芹菜8吨,种植186亩,每公斤单价3元,实现销售收入446.4万;菠菜亩产1.17吨,种植84亩,每公斤单价5元,实现销售收入49.1万元;羽衣甘蓝亩产3.6吨,种植170亩,每公斤单价8元,实现销售收入489.6万元。产业园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00余万。此外,蔬菜种植保证了海驰鲜生代HPP果汁厂原材料供应,果蔬自采摘到冷压鲜榨短时间便可完成,减少果蔬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损失,保证蔬菜新鲜,并减少运输成本,将利益最大化,产业化前景广阔。
黑池塬村第一书记李宜林说:“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带动黑池塬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丰收’,短期来看传统的土地租金、务工收入是一方面,而更多的是今后的增益收入,我们组建了种植服务队伍企业务工的同时学习先进种植技术,让更多的村民看到产业发展带来‘钱景’,更好的推广扩大种植范围,打开全村产业发展新局面。项目将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农业旅游观光和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使项目区居民得到更多的收入机会和增益服务。”
王益区440亩高标准蔬菜种植扶贫产业园项目的建设不仅为黑池塬村带去了社会、经济效益,还带去了生态效益。从种植方面来讲,蔬菜的生产严格依照标准采取“水肥滴灌”精准管理模式,依靠先进农业技术确保各项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比传统种植节水50%、节肥90%,有效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或避免其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加工方面讲,果蔬加工项目的特点是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值,通过项目建设可在促进当地果蔬种植加工全产业链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洋凯)为进一步强化河道管理,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河势稳定,连日来,耀州区东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的志...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