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之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备战扶贫产品交易会

铜川日报 2020-09-21 07:25 大字

本报记者 王艳 通讯员 刘卫锋 赵婧

9月15日,记者来到耀州区瑶曲镇绿之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扶贫车间里工人们将磨机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玉米糁。在杂粮包装车间里,合作社负责人王娟带领村民优中挑优,对精挑细选出来的玉米糁、黄豆、黑豆等瑶曲镇的特色农副产品进行精细化包装。

去年,在铜川市第二届扶贫产品交易会上,绿之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短短的5天交易时间内,销售合作社扶贫车间生产的农副产品4000余斤,实现销售收入两万多元,同时借助扶贫产品交易会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拓宽了铜川区域的销售渠道。今年,在第三届扶贫产品交易会召开之前,该合作社紧抓机遇,精挑细选杂粮产品,备战扶贫产品交易会。

绿之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年加工销售核桃、玉米糁、玉米面等杂粮15000余吨,带动周边村组12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合作社不断深化农产品加工,建设运营了耀州区瑶曲镇农产品加工社区扶贫车间,为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提供了岗位,实现照顾家庭、务农干活与上班挣钱三不误,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使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合作社及产品分别获得“铜川市示范社区工厂”“我最喜爱的铜川扶贫产品”等荣誉。

2015年,村民杨耀行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他有慢性病,不能外出务工,被合作社吸纳到扶贫车间打工,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2018年,杨耀行家庭实现了脱贫,他对于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一到农闲,我就到这里打工,已经都三四年了。在家门口打工很方便,不影响干地里的农活,也能照顾上家里。现在工资一天100元,我一年能挣近10000元。生活有了保证,心里也踏实了。”

王娟说:“我们合作社参加全市扶贫产品交易会两年了,产品受到大家的好评,也赢得了更多的客户。今年,我们的产品已供不应求,每天生产2万多斤,销往铜川各大超市。这次我们优选了5个品种,有核桃油、玉米糁、杂粮礼盒等产品,希望通过本次交易会,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让我们的农副产品走出去,带动更多的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新闻推荐

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撑起“保护伞

现场核实苹果受灾程度本报记者曹金“苹果被冰雹打后表皮就会受损,坑越多评定的受灾程度就越高,大家仔细查看,准确核实,尽...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