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在铜川“金银”满山 中药材助力山区群众脱贫

铜川日报 2020-08-19 07:08 大字

?扫二维码关注相关报道

本报记者 刘冰剑 胡静

8月10日,走进耀州区照金镇正裕农林开发有限公司金银花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阳光下枝丫上黄灿灿的金银花。半米高的灌木丛中,村民三五成群,正手脚麻利地采摘金银花,到处是忙碌的景象。

“我家有10亩地,种玉米也挣不了啥钱,就把它流转给正裕公司了。完了我来打工摘金银花,一天能挣80块钱,一个月就是2000多元,我年纪大了也没啥技术,这收入就可以着哩!”药田边,照金镇高尔塬村贫困户张改荣忙完手头的活计,向记者算起了自己的收入账。

如今在照金镇,像张改荣这样在家门口轻松赚钱,跟着漫山中药材发“金银”财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近年来,地处山区的照金镇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品种以丹参、艾草、金银花为主,总面积7000余亩。中药材种植产业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千金方”。

照金镇中药材产业渐成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吸引了多家优质企业入驻投资建厂,正裕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该公司自入驻后,采用“基地+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在照金镇流转土地700余亩,全部用于金银花种植。共示范带动农户80余户,其中有65户是贫困户。公司优先选用贫困群众从事土地管理、药材采摘及初加工工作,每年可增加季节性用工100余名。

“我们最近正在摘金银花,雇了100多名工人,大部分是贫困户,现在摘了有40来天。这段时间,光给采花工发工资就有十五六万元了。”公司负责人惠刚宁介绍道。

除了传统的中药材种植企业外,照金镇还引进了艾草加工企业——铜川照金润泽源中医产业有限公司,生产加工艾草制品,形成艾草种植、加工、出售产业闭环,帮助村民拓宽致富路径。

润泽源公司共计在照金流转土地1000余亩,用于艾草种植,并分别在深度贫困村代子村和高尔塬村建设了艾草加工扶贫工厂,带动两个村的100余户贫困户种植艾草,吸纳50多名周边村民在公司打工挣钱。

照金镇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耀州区石柱镇的中医药种植产业同样欣欣向荣。

在石柱镇光明村柴胡种植基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创学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已有108户农户种植中药材,其中21户是贫困户,全村种植黄芩、柴胡等各类中药材1800余亩。

“这两年种药政策好,只要达到300亩以上规模种植,政府就有补助,像黄芩每亩地补600元,柴胡每亩补300元。加上成立合作社后,提供统一种子、化肥、技术,且统一销售,保证让村民稳赚不赔,所以大家的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2021年底全村中药材种植将达3000亩。”李创学说。

中药材种植不仅绿了荒山,更富了百姓。铜川越来越多的村镇走上了中药材种植之路,中药材正在“撬动”山区百姓新生活。

黄虎军是王益区黄堡镇黑池塬村芝润林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村里中药材种植的“领头羊”。

“我2012年在村上流转了600多土地,主要种植黄芩、防风、远志等,效益挺不错,像黄芩亩产可达2000斤,一亩地纯收入5000多元。现在村里不少农户跟着我种药了。”黄虎军说。

黑池塬村不仅有中药材合作社,还有一种“大集团+公司+贫困户”的“套种三赢”合作模式。

黑池塬村创新采用果园套种中药材耕种模式,招引陕果集团、润嘉豪农业开发公司联合开发土地资源,形成苹果园套种中药材2000余亩。为满足果园、药田的除草、追肥、灌溉、采收需求,每年可为50—60余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这一举措,能最大限度提升土地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赢。

在宜君县,依托“宜君党参”的金字品牌效应,全县下大力气发展中医药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广大农民开辟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如今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0780亩,育苗1220亩。建成300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21个,1000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3个。

规模化种植中药材,让铜川山川更绿百姓更富。

近年来,铜川市委、市政府充分依托孙思邈“药王”品牌,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出台系列扶持、奖补政策,鼓励农户种植中药材。自2011年起,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做好发展“药”文章,让更多贫困群众受益。

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5.75万亩,已发展药王谷智慧农业、宜上丰衍、绿川农业等专业化种植公司28家,专业合作社55家,种植大户28户,初步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中药材种植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中药材种植成为了山区群众的“致富宝”。

新闻推荐

耀州区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陈娜)今年以来,耀州区加快煤矿企业改造升级、转型发展,大力培育洗选煤产业,转存量、优增量、提质量,推动煤炭产业高...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