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食疗 □韩养民
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医家、仁人志士关注祛疫,探寻、总结食疗养生、除毒、辟邪之法,遏制温病、流行病的传播。本文不揣浅陋,拟从民俗事象,就古今食疗习俗作综述性的探索。
我国以食疗辟邪祛毒,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远在汉代,《黄帝内经》《四民月令》以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中都有食疗的内容。《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奠基之作,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它提出了治病必问“饮食居处”“药以怯之,食以随之”的食疗原则,奠定了中国食疗理论的基础。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食材,配以相应的药物,经过烹调加工成为各类饮食,可以治病强身。医学界有药食同源之说,那时药物与食物还没有严格的划分。在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便将谷、菜、果、肉列入中药中的上品。不过,食疗和药物治疗的法则有所不同,药疗快,效果佳,但味苦,久服可能伤胃,病人很难坚持;食疗虽慢,却乐为患者接受。食药并用,食借药力,药助食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为治病逐疫的良方。
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文人十分重视食疗的治病功能,食疗成为一种时尚。当时名医辈出,其中最杰出的是京兆华原(今耀州区)人孙思邈,孙思邈集东汉至唐初各家医论、治疗方剂编撰《千金要方》三十卷。他认为生命贵于千金,一个处方便可能救人于危难,其价值更胜于千金,故以《千金要方》为书名。书中专列《食疗养生》二卷,收录来自民间、文人名士、寺院道观的食疗养生之法,明确提出“食疗为先,药疗次之”的思想。书中收载了许多食疗之法,如谷皮糠粥,谷皮糠多维生素,常喝此粥可治疗和预防脚气;喝防风粥,能祛风散寒、治头痛,对风疹瘙痒也有一定的疗效;用昆布、海藻等可治瘿病。实践证明,药王的“食疗为先”说,简便易行,能充分发挥食物的营养作用,又有一定的防疫治病功效,驱邪成本低,是民间保健的良方。
那时,由于食疗之俗风行,食疗便成了专门学科,孟诜的名著《食疗本草》应运而生,他总结了唐以前的中医食疗成果,其中收录了民间流行的食疗方剂,是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孟诜因此被誉为世界食疗领域的鼻祖。
唐宋时代,食疗风靡一时,大兴食粥养生。当时士大夫普遍崇佛学道,与僧人道士频繁交往,入寺和道观,或聆听高僧大德讲经论道,或吟诗酬唱,尝粥品茶。苏轼《钟山》诗云:“老僧一身泉上住……晨饥坐视山前粥”,粥与文人、僧人结下不解之缘。僧人端午食药粥、腊日食腊八粥、盂兰盆节又施十方僧众“百味饮食”(即各色谷米、果品的粥)。
宋代,随着喝粥养生之风大兴,关于以粥养生的著作诗文也多了起来。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翰林医官王怀隐等整理前代医方而成《太平圣惠方》一百卷,书中收载粥方上百条。宋人费衮《梁谿漫志》卷九引苏东坡居士一书帖云:“夜坐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僧家五更食粥,良有以也。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尤不可说,尤不可说!”苏氏名满天下,其门下四学士之一的诗人张文潜作《粥记》一文,提倡食粥养生,他说,张安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脏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僧每将旦一粥,甚系利害,如或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渴。盖能畅胃气,生津液也。
张文潜少有雄才,才情富瞻。从文中可知,张氏传承师风,对养生情有独钟,他首倡食粥养生之道也。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为恢复中原而呼喊时,作《食粥》诗,其诗序曰:张文潜有食粥说,谓食粥可以延年,余窃爱之。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诗中所谓宛丘平易法,即张文潜《粥记》中所倡导的食粥养生之法。陆游一生遭遇坎坷,却活了85岁。他的长寿或许就与食粥有关。
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取古今医方兼收笔记、杂说及道藏、佛书汇集成《普济方》168卷,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医方著作。其中包括杂治、食治等,引方书不下150余种。朱橚收载粥方上百条,书中说:“米虽一物,造粥多般,色味罕新,服之不厌……治粥为身命之源,饮膳可代药之半。”可见,明代医家普遍重视粥的食养食治作用,粳米或小米配以药物的食疗在明清时代大行其道。清代曹慈山《老老恒言》卷五《粥谱说》中,录食疗药粥方100种,将药粥分为上、中、下三种,以气味香者为上品,在36种上品中,有藕粥、松仁粥、薏米粥、扁豆粥、龙眼肉粥、枸杞粥、茯苓粥等;气味稍浓者为中品;气味浊者为下品,如地黄粥,麦冬粥、猪肚粥等,真可谓“调养治疾,二者兼有”。
值得关注的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几多中药情。《红楼梦》中涉及养生食疗的有六十六回,针对才子佳人的各种“症状”,或养心,或养颜,或养生,使用了100多个单药、方药,可谓是一日三餐有食疗,吃饭吃茶吃中药。在54回中,王熙凤给大太太们吃斋备用的是“枣儿”熬的粳米粥;在75回中,贾母用的是滋补气血的“红稻米粥”。小说中,食疗养生品几乎随处可见,而且许多食疗保健调养秘诀,大多来源可考、配伍准确,描述确切且接地气。
以上可见,从唐至明清,药粥的种类丰富多彩。众所周知,人一旦患病和手术后康复期间,生理机能减退,胃肠消化功能降低,而药粥,不仅具有粥的功效,而且又有药的针对性,或治疗或补养,效果比白粥高出一筹。所以,陆游有“只将食粥致神仙”的绝唱。
据中医界专家说,食疗膳食一般禁用炸、烤、煎、爆等烹调方法。《金匮要略》载:“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危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所以食疗应以蒸、炖、煮和煲汤等方法制作为宜,忌生冷、油腻、荤腥和烟酒等,正如民谚所说:吃药不忌嘴,跑断医生腿。
食疗作为一种保健方法,根在民间。如秦巴山区,中药材丰富,素有“药材摇篮、天然药库”的美誉。那里中药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丰、质量好,仅收入中国药典的就达1299种,陕南民俗专家巫其祥整理的民间药膳约400余种。在秦巴山区,不少人家几乎天天食用药膳。这些药膳是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反复总结、逐渐形成的,独具地域特色。
食疗是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中的一朵瑰丽奇葩,是中华民族对人类饮食文化的独特贡献,它既是古老的学问,也是不断丰富的新兴科学,值得我们挖掘、研究和传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铜川市王益区陕煤建司一中的同学们,在四维科创工作室老师和专家的带领指导下,进入王益区王家河老鳖潭、王益区炭...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