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云”端 上好“云课堂”

铜川日报 2020-03-10 07:40 大字

李阿静:(新区文家明德小学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

梁伟:(王益区红旗街小学教师、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王芳:(耀州区锦阳路寺沟初级中学教师、耀州区教学能手)

本报记者 袁欣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师生们都“蜗居”在家,无法正常返校。此时“云”端上的线上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去适应,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和尝试。不少教师角色转换极快,从网上购买了教材教辅及直播工具,备课时更是精益求精。从最初的“零经验”到现在较为适应,他们不断研讨,进行“头脑风暴”,于是一个个问题被解决,一个个经验被共享。面对家长对线上教学的点赞与牢骚,他们也在不断改进和提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们在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及自身线上授课能力等方面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和改变吧!

疫情来袭,在线教学全面开启,对每一位老师来说,这都是一场新的战“疫”,如何提升学生线上学习的兴趣及效果?我认为:提升自身学习力,熟练掌握多种网络平台的操作方法,确保教学流畅;深挖教材,精心设计,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采取多样的呈现方式,比如:直观演示、微课推送、课件展示等;注重课堂组织,提前“约法三章”,构建严谨、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语言力求生动简洁、富有感染力,问题精准,环环相扣,适时安排课堂互动,激趣利导;“线下”及时反思,研磨提升,作业科学设计,耐心答疑解惑,提质增效。

为了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我们应该在网络平台的操控、教材的挖掘、学情的把握,语言的组织力和艺术性、课后的反思上不断探索,创新作为。

有压力才有动力。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学生背后的家庭及随机听课的教研员。在这种“家长式监控”下,我们的备课、上课必须以十二分的认真来进行。从课堂活动的开展到作业的设计等进行细致的研究,对一句话该如何说、一个问题以怎样的形式提出等都会反复推敲和打磨;课后在工作群内进行及时的反思和再次研讨。

网络上的名师课堂、名师片段、教学设计、PPT等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资源;做好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变成持续性的思考和探究;教师应提前进入直播间,播放音乐暖场,检查麦克风,查看学生出勤等。课后,要求所有学生对当堂课程内容进行整理和回顾,家长协助进行反馈。每天课堂结束后,做好学生的跟踪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做到特殊学生特殊对待,集中问题集中解决,个性化问题一对一解决。通过不断的网络教学实践检验,反思研讨,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因为疫情,我们所有师生度过了一段“云课堂”的特殊时光。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式的教学,师生们需要隔着屏幕来教学互动。线上教学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我和学生虽然隔着屏幕,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但是真正教学上的互动却只多不少。

线上教学以来,我的授课方式是直播+录播。录播课主要为学生答疑,我从学生的作业,翼课网的同步预习和练习中发现学生在知识上的漏洞,录制微课解决学生的疑惑。我要求学生们听不懂的地方去看回放,或者直接发私信给我,我会帮他们一一解决。每天的作业我会通过钉钉的家校本和翼课网的后台数据及时查看批改,发现每个学生问题,将所有问题再次集中到第二天的备课中,真正做到了有针对性的备课上课。

如何进行线上分层教学是我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希望通过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授课能力更加精进。

新闻推荐

耀州区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本报讯(通讯员唐亮)新产业孕育新希望,大项目带动大发展。3月4日,耀州区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开工的8个项目分别是总投资20亿...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