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农村经济呈现稳中向优发展态势
本报讯(记者 朱红卫)2019年,全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市农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增长。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2%,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
农业生产稳中向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6.8万亩,同比下降2.9%,粮食总产29万吨,同比增长0.76%。特色现代农业转型提质。水果种植面积58万亩,产量54.2万吨,其中苹果产量51.9万吨;蔬菜播种面积3.6万亩,产量达到6.7万吨;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03万吨、2.23万吨、3.92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7.8万亩。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发展态势。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3+X”工程加快推进产业脱贫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不断优化全市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今年通过培育壮大可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总量达到13家。创建了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指导成立羊联盟,联盟成员以“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订单,入股等建立利益联结的模式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形成了“牧草种植+分段养殖+屠宰+销售”的一二三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同时融入餐饮和农业观光旅游,延长了产业链,促进了畜牧业发展;王益区孟家塬鲜桃特色产业小镇项目已完成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印台区红土镇产业强镇、耀州区小丘产业强镇项目已全面实施,有力推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振兴基础更加坚实。2019年累计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陕果集团农资产业园项目、海升集团扶贫产业园项目、新希望集团万头生猪繁育基地项目等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的落户建设,为加快推进铜川现代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产业基础。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5.36亿元,涉及防洪工程、水保项目、水资源工程、专项工程、水生态及水环境建设五大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占年度计划的100%。完成林业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完成营造林10.5万亩,占年计划的102%。按照乡村振兴发展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农业废弃物资利用“五大行动”,扎实推进村庄清洁。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7210座。全市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8%,全市192个畜禽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到87%。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严格实行领导包抓、周调度、月考评、季度通报的方式,全面落实农村改革各项任务,目前全市359个行政村完成了成员界定和股权量化,全部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赋码换证,在全省首先实现了全市行政村全覆盖。积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全市共有职业农民3231人,3名职业农民被认定为全省首批职业农民领军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316个,其中9个被评定为国家示范社,32个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培育家庭农场32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村32家,2家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被省厅评为省级示范联合体。
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全市可实现2200户5765人脱贫,完成年度计划的102.84%,贫困发生率降至0.62%。计划摘帽退出的耀州区和印台区,路、水、电、医疗、人均收入、贫困发生率6项指标全部达标,全市高质量整体脱贫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实施“3+X”产业脱贫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三大支柱产业,累计实施农业项目601个,已建成运营项目592个,全市有2个中长期产业的贫困户总数达到12333户,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建成社区工厂26家,全市贫困劳动力累计实现转移就业1.7万人次,技能培训1.8万人次,扶持创业1500人次,公益岗位安置4753人,达到了贫困家庭有就业意愿劳动力至少1人实现就业。易地扶贫搬迁搬迁实际入住4680户14140人,入住率100%。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大病医保参合率100%。新开发生态护林员423名。纳入建档立卡农村低保人数2137户4467人,农村五保人数921户959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柳明明)今年,耀州区以陕西省打造“千亿级奶山羊产业”目标为契机,优先安排部署,积极落实各级支持政策和建设条件...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