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之城”展现铜川发展最美底色
本报记者 朱红卫
城市的美,美在风景,更美在城市的主人市民。铜川市实现了从“铜川好人”到“铜川人好”的嬗变,“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已经成为铜川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几年,面对舆论关于扶不扶、救不救等直击人心的道德拷问,铜川好人这个群体向全社会做出了“铜川范本”,唱响了崇德向善的时代强音。设立500万元公民道德基金的中国好人唐孝标;身残志坚、用嘴打字从事微商而脱贫的农村姑娘海浪;35年如一日,相继照顾6位与她没有血缘关系老人的好媳妇张水珍;5名中学生见义勇为跳河勇救落水妇女;诚信经营的道德模范王立新;扶贫济困、创建铜川“星光大道”的黄宏显……这些好人好事的不断涌现,是铜川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从耀州区王家砭村好人集体,到宜君县迷家塔村好人,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截至2019年6月底,先后有36人(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3人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66人(群体)荣登“陕西好人榜”,117个市级道德模范,铜川好人151人,铜川荣登中国好人榜大约是全国人均水平的4倍、陕西人均水平的3倍。
做好事已经演化成为市民的习惯。近年来,铜川市坚持以德润城,厚植道德底蕴,涵养道德本源,把“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和推动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立德、尚德、遵德、载德、润德、弘德“六德”工程,设立了“道德大讲堂”,开展了“优良家风进万家”“铜川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一系列彰显时代新风的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弘扬道德之美,引领时代新风。
2017年12月,铜川在全省市级层面率先出台了《铜川市道德模范奖励帮扶实施办法》《铜川市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礼遇实施办法》。2019年6月14日,铜川市设立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共募集到74万余元,主要用于表彰、救助和抚恤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各级各类公民道德建设领域的先进典型。对荣获全国、省级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者,一次性给予奖励金5万元、1万元、3千元,对荣获市级道德模范者一次性奖励金3千元;对有困难的道德模范给予一定资金帮扶,推出了道德模范游览市内景区、乘坐市内公交车、市内医疗机构挂号“三免费”政策。全市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邀请他们参加。在主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出版3辑《德润铜川》书籍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事迹,树立了当好人、受尊重、有好报的价值取向,营造了“发现好人、推荐好人、崇尚好人、争做好人”的风尚。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这是铜川志愿服务工作的写照。铜川市率先在全省设立了首个市级志愿培训学院,成立了市志愿服务总会,8.6万名注册志愿者,每10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在交通路口、集贸市场、乡村小学、旅游景点、敬老院,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温暖着城市的街巷角落。2018年、2019年铜川市连续两年荣获陕西省正能量城市称号。
文明和幸福相伴相随,文明促进幸福,幸福催生文明。如今的铜川,在用绿水青山托举起转型发展的新面貌,全市上下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好人之城”,不仅成为铜川的城市特质,也成为提升市民幸福感的不竭内生动力。
新闻推荐
村民采摘香菇记者张红中摄本报讯(记者张红中)9月23日,“壮丽70年巨变看铜川”媒体采访团走进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记...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