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照金的完美蝶变 农民成上班族 小村庄变“大城市”

三秦都市报 2019-07-29 02:04 大字

变化,一天一个样。从80多年前图生存、求解放激烈的枪炮声,到今天群众过起了幸福日子……照金正在完美蝶变。

搬离山沟沟下一代走出去就有了希望

一条黑白波点长裙,外面套着一件红色开衫,再搭配一双白色高跟凉鞋,46岁的赵麦平时髦靓丽。看着眼前这身打扮,谁又能想到几年前她还在为维持生计而发愁呢?

赵麦平是照金村杨柳坪小组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民,家里世代务农。“我们过去住的是土坯房,位置不好,总共只有两三户人家。出门走的是泥巴路,吃水得到山脚下去挑,一趟至少得半个小时。”说起以前,赵麦平感慨满怀。最让她苦恼的是,虽然家里种了11亩核桃树,但因交通不便、技术落后,收入很少。

2015年,赵麦平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赵麦平和丈夫在照金镇有了工作。2018年10月,一家人从山里搬到了镇上的胜源小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同年12月,赵麦平家顺利脱贫。

“我是小区的保洁员,丈夫是照金村红色旅游发展公司的保安,我们两个人的工资每月将近3000元,加上退耕还林补贴和贫困户分红等,一年收入有5万元。”谈到现在,赵麦平满脸喜色。最让她欣慰的是,搬到镇上之后,孙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从我们那儿搬出来,下一代走出去就有了希望。”

见面打招呼从“吃了没”变成“上班没”

47岁的徐卫军在照金镇商业街开了一家小饭店,专卖当地特色小吃,生意非常红火。仅靠经营饭店,徐卫军每年收入超过6万元。

“以前我们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我平时打零工,收入勉强能够维持一家6口人的日常生活。”徐卫军说,2013年镇上开始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他琢磨着应该依靠这种便利条件做个小生意,于是就开了这家饭店。

徐卫军告诉记者,由于母亲患有骨质疏松,去年冬天胸骨骨折住院时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说出院以后要好好休养。“以前农村取暖不方便,只能生土炉子,家家户户都是旱厕。现在住的是楼房,有暖气、卫生间,照顾老人很方便。”徐卫军乐呵呵地说,现在过的这种“滋润”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红色旅游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人们生活品质提高了,观念也改变了。”徐卫军说,“这几年,照金变化非常大。过去大家见面打招呼都问‘吃了没’,现在见面都问‘上班没’。”

红色旅游助推小镇脱贫致富

从交通不便、基础薄弱、信息闭塞、发展能力差的边远小镇,发展成一座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名镇,对于这种完美蝶变,照金镇党委副书记肖芳芳感受深刻。

肖芳芳告诉记者,过去照金镇山大沟深、贫穷落后。近年来在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照金镇抢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中央及陕西省支持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等历史性重大机遇,放大红色资源,坚持市场运作,激发内生动力。

现在的照金已经发展成一座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配套完善、文化品位高、环境友好、管理完善、就业充分的红色旅游名镇。先后被评为全国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第六批丹霞地貌地质公园、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首批特色小镇、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省级园林城镇、省级生态城镇、省级卫生镇。

“2012年8月9日,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开始启动时,村民人均收入只有5410元。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12095元,是以前的两倍多。”肖芳芳难掩喜色,现在照金建设已达到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成为全省首个集中供暖镇区和西北地区首个免费WIFI全覆盖的小镇。

本报记者谢斌

新闻推荐

水峪村强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本报讯(通讯员段越虹)今年以来,耀州区锦阳路街道办水峪村抢抓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机遇,不断改善村级基础设施,严格落实农...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