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火车头” 带领村民变身“西红柿首富”

西安日报 2019-05-26 04:54 大字

独石村村民正在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劳作。

■记者王江黎王甜甜文/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独石村的脱贫攻坚搞得颇有响头,村支书白玉龙、村委会主任徐重江等党员干部正是独石村脱贫路上的“火车头”。

近日,在徐重江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前往周河沟底。拐了几道弯,又翻上半坡,山坳里数十栋大棚呈现在眼前。

2018年,在小丘镇政府和包扶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独石村采取“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启动了周河大棚蔬菜种植项目。通过订单式生产,首年西红柿产业便实现净利润11万余元,为全村40余名闲散劳动力提供务工岗位,为近百户群众分红4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红柿首富”。

产业扶贫,选择合适的产业固然关键,但发挥好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更关键。徐重江告诉我们,西红柿大棚项目能发展起来,当年就盈利,离不开党员干部冲锋在前,55岁的老党员罗平彦就是其中的典型。

烈日下,罗平彦正忙着给大棚西红柿灌溉。作为西红柿大棚项目的“大总管”,他不仅每天一大早开车接送村民上下工,还通过自学成为大棚基地的“技术员”。徐重江说,老罗的外甥在云南包工程,让他去看工地,轻轻松松每月能挣3000多块,就这老罗都没去,宁愿在大棚基地起早贪黑挣2000来块钱,就是为了帮全村把大棚产业搞好。

罗平彦告诉我们,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村干部的感召。“二三月份天还冷,水泵出了问题,徐主任二话没说跳进池子修理,这份精神让我很感动。我作为老党员,咋能在大棚正需要我的时候走呢!”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发展扶贫产业的热情高涨,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回报。既有效增加了集体经济积累,又帮助贫困户稳步快速脱贫。

2018年并村后成立的独石村经济合作社,不仅由村支书担任法人代表,主要骨干也都是党员干部。在村“两委”班子的主导下,经济合作社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经营:和石羊集团合作,建设年出栏2000头的生猪养殖场,收购价有大集团托底;正在建设的香菇大棚项目,建成后将承包给西安一家公司运营;已经见到成效的西红柿大棚项目,村里集体经营一部分,承包给村民一部分,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加快脱贫致富……

村集体经济逐步走上正轨,为贫困户脱贫致富上了“双保险”。白玉龙表示,发展集体产业,分红只是一部分,还能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提高村民的相关种植养殖技术。徐重江补充说:“村里有了集体经济带来的收入,将来还可以不靠扶贫资金,自立自强发展更多产业。”

新闻推荐

杜秋:从“海上”到“陆上”,军人本质不褪色

5月20日下午,耀州区董家河镇政府院内军歌洪亮,区民兵应急连正在接受铜川军分区首长的点验。“首长同志,耀州区民兵应急连点...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