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林:生活,在方寸之间
在耀州区香山路水果步行街,一张老旧的桌子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修表工具,年过五旬的杨亚林正在给顾客修理一块手表……1986年至今,在这方寸之间,杨亚林已经度过了三十余年。
杨亚林是耀州区锦阳路街道阿姑社村四组村民,坐在修表摊前的他完全看不出来是一名残疾人。因小儿麻痹症无法干重活的他、因高烧而聋哑的妻子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杨亚林一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除了享受应有的教育扶贫、托管分红、残疾人补贴等政策外,杨亚林一家人也乐观向上、勤劳朴实,努力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三十多年前,因为身体原因,杨亚林不得不慎重考虑自己将如何安身立命,1984年、1985年,他先后到三原县和二号信箱学习收音机等小家电的维修理论和技术知识,后来有了自己的维修摊,随着收音机使用量的减少,他又开始自学修表,这一修就修到了现在。
“我每天的收入大概五六十块钱,好在两个娃现在都不用交学费,还有生活补助,家里负担不是很重。”杨亚林说,因为妻子一级残疾,只能干点农活和家务,一家人的经济来源都是靠自己,好在有扶贫政策,不仅每年有分红,还有爱心人士的资助,孩子上学的花费也少了很多。
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杨亚林也没忘了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尽自己所能帮帮忙。“他有维修手艺,谁家烧水壶坏了、电视看不成了,他就少去耀州区半天,在村上义务帮大家修理。他就是那种别人帮了他,他也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的人。”原白莲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杨卫更说:“杨亚林还是村上的残联专职委员,残疾人动态管理、审核和资料的整理都是他来负责,十分认真尽责。”
在一处农家小院里,我们见到了杨亚林的妻子,这位勤劳朴素的农家妇女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尽管房子和陈设十分普通、简单,但这里俨然一个幸福之家的样子。除了农活和家务,她每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早上骑电动车送丈夫去修表,下午再将辛苦一天的丈夫接回家,风雨无阻。
你腿脚不便,我接你送你;你失聪失语,我帮你聆听、替你表达。就这样,杨亚林夫妇相互扶持,一同抵挡风雨,也一同享受阳光……(本报记者 郭璇 通讯员 韦懿)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省利)近日,省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全省首批职业农民领军人才通报,认定全省首批50名职业农民领军人...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