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建虎:一颗仁心 为患者解除病痛

铜川日报 2019-04-09 07:00 大字

在耀州区人民医院内一科,有一名年轻大夫,他总是面带微笑,奔走在住院部六楼和医技楼四楼之间,为患者解除病痛,送去温暖,他就是焦建虎。

今年32岁的焦建虎,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现为陕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0年毕业后到耀州区人民医院工作至今,目前是内一科医师,也是血液透析室医师,他现在还在攻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硕士学位。

解忧除疾 赢得患者认可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虽然焦建虎工作时间不长,但是老患者很多,按照他的话就是“一个人看成一家人了”,就是最初一家只有一个人找他看病,后来就是这家人生病了都找他看病,到最后这家人的亲戚朋友也都找他看病。正是他认真负责的态度、精湛的医术及时常挂在脸上的笑容,获得了患者的认可,赢得了患者的口碑。

2016年底,有位糖尿病终末期患者,血钾高,危及生命,焦建虎及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及时为病人透析,挽救患者生命之后,患者家属写了满满一大页感谢信张贴在医院里。2017年10月,有一位意识不清的老太太,来医院住院,经焦建虎检查诊断,患者确诊为感染性休克并多脏器损伤,后经及时准确用药,患者于3天后苏醒,10余天康复出院,对此,患者及家属十分感激。还有一次,门诊来了一位发热伴少尿的患者,焦大夫经过详细询问病史,确诊该患者为流行性出血热,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还有一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因为准确的诊断,及时转科诊治,患者病痛及时解除,随后患者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患者能除去病痛,离不解开焦建虎精湛的医术及严谨的态度。

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一句句肯定的话语并不能带来实际的效益,但对一名医生来说,这才是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是对医生最大的鼓励。

不忘初心 时时为病人着想

焦建虎不仅在工作时间围着患者转,在下班时间也常常挂念着患者。他为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建了微信群,患者有什么问题随时解答、随时处理;他坚持定期回访已经出院的患者,询问近期有什么不适,为长期服药的患者及时调整用药。

经常说“积善成福”,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作为血液透析室的大夫,焦建虎时时想着患者的疾苦,因为血液透析患者每月花费较高,患者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太好。有一次,焦建虎看见有位患者衣服破旧,就自己给患者出钱让其买衣服;有时还自己花钱给患者买营养品去家中探望;经常向西交二附院教授请教,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争取节省病人开支。

保持微笑 给病人送去温暖

泰戈尔说“微笑是最好的名片”,也许大多数人对医生的印象都是不苟言笑,但是焦建虎却时常面带微笑,充满亲和力。这一方面是性格使然,更重要的是他一直把自己定位为患者的朋友,与每一位患者都能亲切地沟通。随和的态度,面带着的微笑,使患者减轻了许多看病的紧张感。用微笑增强患者的信念,给予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有人开玩笑问焦大夫:“你有没有生气的时候,整天看你都喜滋滋的”。有时候,有些年龄大的患者,心理上对疾病的惧怕胜过身体的疾病,这时候,焦建虎就笑呵呵地和病人谈心,安抚病人的情绪,消除病人的担忧,心病医好了,患者身体的疾病才会好得快。

笑意写在脸上,爱心长存心中。焦建虎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爱的传递和交流,因此感受到关爱的患者也同样以微笑回报,焦大夫经常会在街上碰到“熟人”跟他热情地打招呼,一打听,都是曾经救治过的患者。

焦建虎虽然是一名年轻的大夫,但他积极上进、不断加强业务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他正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诠释孙思邈“大医精诚”的精髓,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送去温暖。(本报记者 李阳)

新闻推荐

全国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公布 陕西省11县(区)入选

本报讯(记者张维)水利部日前发布公告,对符合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的8个省级行政区的65个县(区),命名为全国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