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让人,人遵规 共同守护斑马线上的文明

铜川日报 2019-04-05 07:54 大字

文明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社会,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员数量迅速攀升,以“车让人”为代表的现代交通文明行为则是这一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体现。自2017年4月起,市创文办、市文明办联合交警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车让人 人遵规”文明出行活动,不仅提高了市民出行的安全系数,也让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得到了明显改观。在这一次次“礼让”的背后,考验的是人们对于生命的关爱与尊重,体现的是人们的规则意识和文明素养,展现的则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

车让人 让出市民幸福感

“虽说过马路宁慢三分,不抢一秒。可之前过个马路对我来说好比“打仗”,因为一些司机的不让步,慢上几秒钟,红灯就来了。有时候只能站在斑马线中间左右为难。”张女士家住新区华阳小区,以前外出过马路的时候经常是一路小跑,她觉得相较于老区城市道路,新区马路修建得很宽敞,路上车多、车速又快,上了年纪的人或是带着孩子的人过马路有时会跟不上红绿灯的变化,常常会出现人车抢道,谁快谁先过的现象。但这两年,随着“车让人”政策的实施,张女士明显感受到了交通秩序化带来的好处。“这两年走在街上,我发现在过马路的时候大多数司机都会主动慢行,让行人优先通过。我觉得这太好了,特别是对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更是一件好事,过马路再也不用担心跟机动车抢道了。”

家住新区秦岭小区的原女士对于“车让人”政策的实施也是感触良多。她说:“孩子在阳光中学上学,虽然学校离家只需过一条马路,但由于车量多、车速快,孩子上下学过马路成了我们家长的心头病。自从实行‘车让人’政策,尤其是在正阳路、长虹路等一些重要路段安装摄像头以来,司机们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遇到斑马线自觉减速,遇到行人过斑马线更是及时、主动地文明礼让。如今孩子自己上下学过马路再也不用我们操心了。”

“车让人”守住的是文明底线,“礼让斑马线”礼的是涵养和耐心。近年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按照公安部交管局、省交警总队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教和整治活动,辖区逐步形成了“车让人 人遵规”的良好通行秩序,受到了市民们的普遍点赞。

人遵规 守护斑马线文明

赵师傅是一位滴滴司机,他说:“以前跑车常常抢时间,想多拉几单生意。自打实行了‘车让人’政策后,现在就算是再抢时间,遇到行人过马路也会做到主动礼让。因为现在交警查得严了,被抓住不仅要罚钱,还会扣分。不过这样也好,我们慢慢习惯了,经常开到斑马线处自觉地就慢下来了。”随着“车让人 人遵规”文明出行活动的开展,铜川市不少公交车、出租车带头示范,许多私家车也开始加入“车让人”的行列。

“有一次打算从图书馆过马路,那会儿车挺多的,我就在路边犹豫了一下,想着还是再等等吧。就在这时,一辆正要从我面前经过的私家车默默地停在了斑马线前,我当时愣了一下。只看见司机师傅透过挡风玻璃,笑着伸手示意我先行通过。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挺感动,也微笑着回应了一下,就一路小跑了过去。我也经常开车,虽然一直遵守交通规则,但也没有特意留心礼让行人。可自从那次之后,我每次开车行驶至斑马线处都会格外注意,也会像那位司机一样耐心等待行人通过。”家住斯正街的权小姐说道。

驾驶员和行人同是道路权利的分享者,也是安全义务的承担者,交通的安全与通畅,从来就不是单方面的事情。长期以来,机动车人行道前不让行人的做法固然引人诟病,但不少行人过马路时的随意与漫不经心,甚至视信号灯如无物的行为也同样催生了“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所以一些司机对于“车让人”却有另外一种感受。陈女士因为工作原因,每天都要开车往返于新区、耀州区。她说:“‘车让人’是应该的,但有些人太不遵守交通规则,实在让人头疼。在路上,常有人骑着电动车行驶在机动车车道上,要是路上没有非机动车车道那也就算了,可路上明明有,他还走在路中间,影响机动车通行,实在是太危险了!”市民秦先生也反映:“遇到行人过马路,我都会停车礼让。但是,偶尔遇到一些在斑马线上磨磨唧唧,聊天打电话,都红灯了还慢悠悠地走的人,我会有些生气。我认为‘车让人’是一种素质,但行人也该尊重我们这些司机,斑马线上的文明需要大家共同守护。”

车让人 人遵规 让出社会进步之路

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在铜川市人流、车流密集的路段,总能看到在一线执勤交警、交通红绿灯的指引下,驾驶员轻踩刹车,车辆稳稳停在斑马线前,后面车辆依次停下,没有鸣笛、没有催促,行人加快脚步、有序通过斑马线的情景。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同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将予以罚款200元,记3分的处罚。

近年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教和整治活动。交警支队机关各科室民警于每天早7:30至8:30,晚18:30至20:30两个时段,在正阳路与长虹路十字、市政府广场前人行横道斑马线开展整治行动,严查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中国式过马路”及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信号、不按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各交警大队采取路口执勤与路段巡查、现场执法与非现场执法、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了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的管控疏导,严格查处违法违规不文明交通行为。同时,交警部门还对全市的斑马线进行了优化完善,对停止线和预告标识等进行了合理设置,施划了“车让人”路面文字标记,对部分路段安装了智能语音提示桩。2018年9月,市交警支队还在全市安装设置了3个摄像头抓拍斑马线前车不让人等不文明行为。

针对部分觉得“人到车前必有让”,过马路时毫无顾忌的行人及非机动车驾驶员,交警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手段。市交警三大队民警王敏告诉记者:“交警在执法过程中,会全程进行拍摄,做好取证工作,对斑马线上不避让行人的驾驶人将依法予以处罚。对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违反交通规则的,我们也实施了相应的措施。例如,我们在新区阳光广场设立了交通违法学习教育点,对违反交通规则的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进行‘另类’批评教育,并要求其写保证书、答试卷,引导广大交通参与者摒弃陋习,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

文明交通的构建,绝非一朝一夕,有赖于整治行动的常态化,有赖于执法者的严格执法,更有赖于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自律。斑马线上的安全,需要机动车辆礼让行人,也需要行人增强守法意识,更需要司机和行人换位思考,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从这个角度来看,“车让人 人遵规”让出的正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本报记者 田甜)

新闻推荐

全国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公布 陕西省11县(区)入选

本报讯(记者张维)水利部日前发布公告,对符合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的8个省级行政区的65个县(区),命名为全国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