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到 思故人 文明祭祀还“清明”

铜川日报 2019-04-04 07:36 大字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大家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上山扫墓,缅怀故人,祭奠祖先。可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往传统祭祀活动的进行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漫山焚纸造成空气污染,且极易引发山火,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清明节,变得似乎不再“清明”。

而今,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些问题,提倡“文明祭祀”的声音也越发有力,一些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传统

扫墓祭祖、慎终追远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承载了人们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道德情怀。

“‘清明祭祖’是我们中华民族一项延续了千年的重要活动,扫墓祭祀、缅怀祖先,可以唤起家族共同的记忆,有利于孝道亲情的培养,还有利于增加家族成员乃至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耀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区作协名誉主席杨五贵先生说道。

今年77岁高龄的杨五贵先生介绍说,清明节祭祖很有讲究,“每年在扫墓前,家人要事先准备好兔娃馍、肉食和酒,以及香、火纸、冥币、长签纸等。到了墓前要先祭奠,然后对坟墓修整一番,接下来再烧香、烧纸,并按照长幼顺序磕头行礼。最后,大家可以分享贡品,长辈给晚辈们讲一讲过去的故事。”他说,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有着不同的祭祀习俗,但许多是大同小异,扫墓祭祖、缅怀追思的主题是一样的。

改变

从焚烧火纸到鲜花祭祀

“我今年祭祀就只准备了鲜花,一方面是因为管理部门不允许在墓前烧纸,另一方面是政府提倡鲜花祭祀也有好几年了,大家也都习惯这样做了。”从西安赶回来祭奠母亲的王小姐告诉记者。

记者从市殡葬管理处了解到,自2013年以来,铜川就开始大力推行鲜花祭祀,开展鲜花换烧纸活动,并免费向市民发放鲜花,禁止在墓前焚烧火纸,提倡文明、节俭、低碳、安全祭祀,培养丧葬新风。

“我记得特别清楚,在2013年以前,只要一到清明节这段时间,满山都是火、满山都是灰,整个大同沟里面就像沙尘暴来了一样,环境糟透了。而且有些人安全意识淡薄,他就只管烧纸,烧完人就走了,也不管火灭没有灭,还有没有火星。这公墓周围全是山,清明那段时间天气干燥,风一吹就有可能引起山火,十分危险。”市殡葬管理处主任程达勇回忆道。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文明祭祀”终于有了成效。市殡葬管理处稽查科科长杨铁民说:“之前一到清明节前后,我们工作人员平均每天清理的祭祀垃圾要用四轮拖拉机拉15趟,如今平均每天只用拉两趟。而且,大家现在也都习惯了用鲜花代替烧纸,就算有人带了火纸也会自觉在我们设置的集中燃烧点进行焚烧。”

今年4月1日,在清明节到来之前,市委文明办、市创文办还发起了“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呼吁大家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减少环境污染,消除安全隐患,树立文明、节俭、低碳、安全的现代殡葬祭扫新风尚,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倡导

从文明祭祀到节地生态安葬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倡导文明祭祀、节地生态安葬,作为社会公民理应积极响应,保护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我而言,这些年我们家去扫墓已经不再烧香、烧纸了,取而代之的是折香、撒纸,因为我觉得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心意更重要。另外,从以前的土葬,到现在的火葬、树葬等,我也都能接受。常言道‘入土为安’,但是你看那些被发掘的古墓(且不论考古价值),那些人已经入土千年了,难道就安了么?”杨五贵先生对记者说。

市殡葬管理处主任程达勇介绍,铜川从2017年开始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现有墓穴500个,可举行树葬、草坪葬和花坛葬,其中树葬可选侧柏、樱花、木槿、红叶李之一。他说:“生态葬是指人的遗体火化后,通过‘树葬’‘草坪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环保、节能、成本低。目前,铜川市公益性公墓已经有18家丧属选择了树葬。虽然从数量上来看并不算多,但这也说明生态安葬正在被人们所接受。”(本报记者 彭冰)

新闻推荐

全国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公布 陕西省11县(区)入选

本报讯(记者张维)水利部日前发布公告,对符合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的8个省级行政区的65个县(区),命名为全国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