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助推健康扶贫 让群众得实惠

铜川日报 2019-01-22 07:36 大字

为弘扬药王文化,推动转型发展,近年来,铜川市以健康扶贫为统揽,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抓手,以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和“少生病”为目标,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让群众得实惠。

提升服务能力 让群众看得上病

铜川市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投资4.69亿元,合作共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暨孙思邈医院,2018年通过了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耀州区孙思邈中医医院、宜君县中医医院等区县中医医院顺利建成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投资1870万元,按照“六统一”标准,建成66个孙思邈中医堂,实现了市、区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级全覆盖,充分发挥孙思邈中医堂的平台作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了加强,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提高。

为全市村卫生室配备了针灸针、神灯、火罐、艾灸盒、刮痧板等中医理疗设备,并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有效筑牢了农村中医医疗网底。在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全面落实中医药政策倾斜要求,中药汤剂在各级协议医疗机构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均为100%,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

通过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便利性,有效缓解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门诊量、业务收入等占比均达到30%以上,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让群众看好病

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优势师资队伍,2018年有针对性地举办了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骨干、中医药管理人才培训班9期,累计培训607人次,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5人以上接受过培训,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力。邀请省内知名专家教授开展“西医师学中医”、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8期,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

在各区县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分层次、分批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进行常态化培训,共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实训班30余期,15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其中,有500余人次参加了中医临床操作培训。

积极开展名中医评选活动,全市现有省级名中医2人,市级名中医14人、市级优秀中青年中医师11人、优秀基层中医药工作者10人,使中医人才荣誉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建成省级名中医工作室1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1个,省级农村中医特色专科4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16个。

同时,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大力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工作,截至目前,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分别达到了59.16%和70.06%。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显著提高,使群众看得好病。

普及中医药知识 让群众少生病

2018年7月1日,市中医药发展局开展了“中医药健康你我他”主题宣传暨义诊活动,铜川市四区一县同步举行,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受益群众达2.2万余人。推出了《药王养生堂》《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铜川中医药系列宣传》等中医药专题电视栏目,大力科普中医药保健知识。

依托健康扶贫宣传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家庭”活动,编印并免费发放《中医养生保健手册》《四季养生》《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等科普书籍5万余册,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组织开展四进活动60多场次,13万多人受益。

通过加强中医药科普知识的宣传,使基层群众了解中医药的内涵,熟悉中医药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知识需求,增强群众保健意识,落实健康扶贫相关政策,让群众少生病。

发展中医药产业 让群众得实惠

为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医药产业发展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市政府拿出1亿元,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保障中医药发展工作。

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户种植中药材。截至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留存面积10万亩,100亩以上种植大户32家,专业合作社26家,中药材种植企业11家。中药材种植已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本报记者 李阳 见习记者 张芳)

新闻推荐

张军:关爱儿童成长的“天使”叔叔

爱跑、爱跳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却是静静(化名)很难做到的事情。家住耀州区石柱镇石柱村的静静患有癫痫病,正常走路都要摔跤,两...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