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铜川日报 2019-01-21 07:36 大字

按照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冲在一线、干在实处”大调研工作的部署安排,为全面了解全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现状,进一步提升运行管理工作水平,确保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8年开春伊始,笔者对全市农村供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突出不同工程规模、水源类型和水源严重短缺的村组,通过现场走访、查阅工程有关资料和座谈讨论的方式进行。

全市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现状

(一)农村供水工程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底,全市辖3区1县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0个镇、1个乡、17个街道办事处、359个建制村、73个社区,面积3882平方公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74个、贫困户16119户、贫困人口47467名(其中未脱贫人口10511户29593人)。全市总人口83.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36万人,城镇化率64.63%。全市共有各类农村供水工程776处(耀州区159处,宜君县401处,王益区35处,印台区143处、新区38处),其中:集中式693处,分散式83处。受益农村总人口约42.36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40.761万人,占比96%;分散式供水受益人口1.5976万人,占比4%。年设计总供水能力约1000万立方米,2017年全年出厂水量约518万立方米,人均日综合用水33.5升。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48%。

(二)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情况

1.目前的管理模式。全市现有各类农村供水工程776处,共有管理人员667名。

亮点模式:耀州区通过整合区地下水工作队维修养护人员和技术资源,成立了全市首家区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服务中心,企业化管理。通过统筹整合全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区财政每年专项列支维修费用200万元和工作经费30万元予以支持,负责对全区水利工程进行维修养护,设立水利服务热线、QQ和微信工作群等。

2.建立“四个一”制度

设立县级专管机构。截至2009年底,四个区县均设立了农村供水县级专管机构,均为水利局下属事业单位。职责主要负责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和行业管理;县级政府出台的运行管理办法。截至2015年底,四个区县均以县级政府名义出台了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明确了责任和义务;设立维修养护资金;村级水质监督员制度。2015年底,全市设立了覆盖所有供水工程和农村人口的水质安全监督员496名,市级财政从2015年开始,每年预算130万元专项用于村级监督员工作补助。

3.工程相关权属落实情况。

“十二五”末,铜川市按照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根据“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确定所有权和使用权,完成了全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了工程产权,落实了管护主体和责任。按照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对2015年之前的水利工程发放了产权证书和管理证书。2016年以来新增的通过竣工验收的工程均明确了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管理责任未能全面落实。农村供水工程建成后,除县级水利部门直管的工程外,其他工程在验收合格后由水利部门移交给当地乡镇政府管理,乡镇政府又将工程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委托给相关村组,最后由村组确定工程管理人员。但管理人员受村两委换届、家族或个人矛盾恩怨等因素影响变化较为频繁。同时,铜川市单村或单组集中供水工程数量占比超过90%,村级管理人员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又要参与工程管理,却没有固定的报酬,因管理责任不到位导致的停水现象比较普遍。

(二)城镇化和用水习惯对工程效益影响大。铜川市大部分农村位于山区和塬区,长期以来,群众形成了使用窖水和山泉水的习惯,自来水仅作为做饭、饮用或干旱季节的补充水源。加之,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城镇化率的快速发展,农村畜禽分散养殖数量下降明显,常年在农村居住的人口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同时,镇区供水工程均存在人口较快增长现象,导致镇区供水工程能力不足,但单村供水工程出现“大马拉小车”等现象,一些工程使用时断时续,管理人员没有积极性,影响效益发挥和使用寿命。

(三)工程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低。铜川市农村供水工程水源条件差、规模普遍偏小、水泵扬程高、地形落差大、供水效益差、自动化程度低、冬季温度低等现状,造成机电设备管控、消毒药剂监测、水费计量收缴、设施运行维护等工程管理关键环节需要人工参与的量比较大,不仅普遍存在管理手段落后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成本。

(四)水源和水质安全保障隐患较大。主要表现在消毒设备、消毒措施配备或使用不到位,对水质消毒的认识不够,没有配备或配备但未使用的现象较为突出等。

对策分析

(一)强化责任担当和任务落实。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总体要求,在现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关键是要现有要求和制度不折不扣全面落到实处。各级要强化责任担当和任务落实,省市两级负责行业指导管理,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县、乡、村三级是直接责任主体,特别是区县要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完善、便于操作的管理体制,按管理权属具体负责工程设施的运行管护。要彻底改变乡镇政府在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工作中的缺位现状,建议将饮水安全工作纳入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工作考核。

(二)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基于农村供水工作的公益性和铜川市绝大部分工程的供水任务单一性,加之供水工程有运行使用期限,加大各级公共财政对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应在初步已经建立维修养护资金的基础上,安排水质检测专项经费和建立维修养护资金财政稳定增长机制;积极探索高水价补贴机制,保障水厂保本微利,调动投资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建议各级政府能够安排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专项经费。

(三)提升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目前,全市集中式农村供水工程已接近700处,维修养护任务艰巨。建议:1.组建专业化维修养护队伍。以区县为单位建立维修服务队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以解决铜川市农村供水工程消毒和检测药剂采购及配送渠道不畅、维修养护队伍零散、处置不及时等问题。2.以镇区和规模较大的区域集中供水工程为试点,交由县级维修服务队伍负责经营。同时,对现有机械计量水表逐步进行改造,实行IC卡预付费计量、微信等新型支付模式和手机APP远程管理技术等,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提高水费回收率。3.规模较小的单村供水工程,可统筹考虑农村环境卫生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管理,落实村级专人负责,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4.将乡镇和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全部交由省水务集团负责。

(作者 惠善利 为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新闻推荐

白瓜村的美丽蜕变

崭新的移民新房、宽敞的文化广场、种类多样的绿化树……令村子越来越美,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1000只标准化肉羊...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