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刘星

西北信息报 2018-12-21 09:10 大字

瓷器是收藏界的重要门类。青铜器、瓷器和字画,是各大博物馆的大宗收藏。经常看到收藏界的人提起瓷器的家谱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令我好生羡慕,顿生崇拜之情。不知从何时起,对瓷器有了收藏的兴趣。前些年,不管西安街市上有什么瓷器展,我总要趁着逛街,泡在里面看看这个,赏赏那个,临走时,总得花些钱,给自家车的后备箱和后座塞上好几个带回家。五年前,师兄孔六庆教授来我家,看到我买的一些新瓷器,说这个精彩,那个值得,又说那个看走眼了,一番评论,颇为受益。书架顶上的那几件古瓷,有说是宋代的,有说是明代的,也有说是清代的。

起初买瓷器,主要是为了装点房子,一个梅瓶,插一束莲蓬,或三两枝芦花,配上古藤虬枝,瓷瓶旁再放上一摞书刊,那是多有意思的书卷味,再后来,我就对瓷器上的青花或粉彩画感了兴趣,有朋友从南越捡回来的一片瓷器,上面的青花大公鸡画得率性且写意,令我为之倾倒。此后,我每到一处博物馆,就会仔细观看瓷器上面的绘画。比如耀州博物馆里藏的唐宋瓷上画的青花鱼和猫,南京博物院瓷器展厅里众多瓷器上画的兰,还有浙江博物馆收藏的瓷器上画的芦和水鸟,等等,都精彩绝伦。

十多年前一个夏天去成都,就想去仁寿看看石鲁的老家,结果去了一看,已经破落得不成样子,但从大的建筑格局和四处散落的建筑上的装饰雕件,还是可以想见当年冯家大院的阔绰。和石鲁在《自传》中描述一比对,还真是一点儿也不差。据说冯家大院当年占地数百亩,前有荷塘水榭和戏楼,后有藏书楼、读书楼、回廊和大小高低参差的飞檐古建。再后面就是山坡树林,格局如同画里。冯家大院现在住着多户人家,走进其中一家,迎门中堂前放了一张民国风格的八仙桌,桌上放了一个青花瓷罐,上前仔细打量,感觉像清初期的,但罐子早已打破,被一排卡钉修补后钴为整器。我心里想,这或许是石鲁家当年的东西,何不买下来作个纪念!于是,跟坐在八仙桌旁椅子里的老太太聊天,说明来意,想收此物作为纪念,问老太太要啥价。老太太开始时一脸疑惑,问:“你要这破东西干吗呀?”我又重复说想留个纪念。老太太寻思了一下说:“30块吧。”我赶快从口袋里掏出100块钱说,不用找了。老太太看我大方,又补了一句说:“既然你要这破东西,我里屋还有一个。”话落,她就从里屋取出来一个粉彩罐,我一看那画法和题字,属晚清无疑,而且颇有相当的水平,只是瓶口破了一块,老太太把缺的一块给我,我往上一对,完全吻合,而且没有一点儿缺口。于是,我就又出了100元拿下。回到西安,我买了502胶将之一胶,没想到完全完满,感觉像没有破损一样。

有朋友见我对收藏瓷器有兴趣,就送了我一本《古瓷器鉴赏》。我回来如饥似渴地读,一连几天,一口气就把这本书读完了。后来,我还买了些过期的《收藏》杂志,每期都看得很仔细,遇到介绍瓷器收藏的内容,更是举一反三,想从里面学点关于古瓷器收藏的知识。遇到拍卖,或者进博物馆,每逢瓷器也都认真阅读。我感觉瓷器这东西,每一种器皿都有灵性。抛开配泥和烧制工艺不说,仅就其造型,一个造型就是一个创造,其中蕴含着审美品质,有高有低,有雅有俗。瓷器不管古瓷新瓷,品位一定要高,一定要有文人气,不能俗气。造型品位高的,再看制作工艺,是细瓷,还是粗瓷;是薄胎,还是厚胎;是官窑的还是民窑的;名家的还是非名家的,我则从来不介意。有一年,我在合肥古玩市场发现了一个碗,是茶沫釉菊花瓣纹的。碗底有一“官”字,造型、笔法堪有古意,我感觉,不会有假。因为现在作假人的水平,已经没有能做出神接钟鼎水平这样的人了,仅凭这一个字,我就有了收藏的理由。结果,就花了500元将其拿下。回来后请收藏界朋友看,有的说是假的,有的说是真的,我从来都没有介意过。收藏并不是收藏“金钱”,而是收藏“喜欢”,只要自己喜欢,那就值了。现在,我的书架上摆了一排排瓷器,抬头望上几眼,回想自己的收藏故事,便是每天最高兴的事情了。

新闻推荐

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组织干部职工观摩铜川市重点项目

本报讯(通讯员贺佳博)近日,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组织管委会各部门、国企以及部分基地规上企业代表一行20余人,赴铜川市部分重...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