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人社局:靶向施策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阳光报 2018-12-04 01:54 大字

阳光讯(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郑伊琛)今年以来,铜川市人社局扎实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创新技能培训形式,不断加大创业扶持,积极建设社区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开发公益性岗位,多途径拓宽就业渠道,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保障和增收支撑实现脱贫愿望。

截至目前,铜川全市就业扶贫工作累计投入就业资金5527.98万元,帮扶贫困劳动力5万余人次。其中,免费培训12786人,11600人实现转移就业。

靶向施策打造“农民培训农民”培训新模式

“技术在手,原来的‘落果’变成了致富的金果果”,这是铜川市印台区广阳镇郗家塬村贫困户的心里话。该村90%以上的村民种植苹果,以前大多是靠“土方子”搞种植,缺技术,收入很不乐观。“也没产量,苹果结的比鸡蛋大点,只能当‘落果’卖,一两毛一斤。”60岁的贫困户郗来林说道。

前些年,郗家塬村果农郗安民、郗志峰等“果树能手”联合成立绿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果农提供全方位服务。“他们就在果园里讲果树修剪、套袋、打药,有技术就是不一样。”听完课,郗来林一下打消想挖树种植其他作物的念头。

有了技术的郗来林,去年3亩老果树年收入1万多元,已经顺利脱贫。现在又新栽种了七八亩苹果树,每天到果园转转,看着果树一天天长大,觉得好日子有了盼头。

近年来,铜川市人社部门不断创新技能培训模式,灵活运用培训政策。依托绿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绿健技能培训中心,结合果农实际,将易学实用的苹果管护技术真正送到果园里。并建立包抓贫困户制度,由种植能手对贫困劳动力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随时帮助解决苹果管护中出现的问题。

铜川市人社部门紧抓时机,以“郗家塬模式”为“蓝本”,在铜川全市复制推广“农民培训农民”的职业技能方式,引领、示范、带动全市果农和贫困户增收致富。截至目前,“郗家塬模式”已在铜川全市174个村得到复制推广,培训群众7052人,其中贫困人口4060人。

拓宽渠道 社区工厂撑起就业新梦想

为解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便就业,铜川市耀州区把社区工厂(扶贫车间)作为扩宽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就业扶贫工作的新路径。正是探索出这样的新路径,让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关庄社区44岁的贫困户王闰莲有了人生第一份工作。

今年10月,泓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社区后,王闰莲一下子从围着锅台转的农村妇女,变成厂里的工人。“计件工资,干得好,一个月下来能挣近2000元。”王闰莲说,现在真正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工厂梦”。

据了解,为培育和发展社区工厂(扶贫车间),铜川市耀州区提供政策、资金、培训、融资、税费减免等支持,财政首批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涉及5个镇14个村的15家社区工厂,将企业办在家门口,通过“创业+就业+脱贫”的路子,为贫困人群提供了就近就业保障和增收支撑。目前,建成的社区工厂已带动15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激发活力 人力资源机构发挥聚集效应助就业

为了盘活铜川人力资源机构,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今年8月,铜川市就业管理局分别与该市两家人力资源机构签署《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安置合作框架协议》。人力资源机构将派专人进村入户,对有就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上门推荐岗位,并提供从面试、体检、培训、入职的一站式服务,让转移就业更便捷。

为了发挥人力资源机构的专业资源优势助力就业脱贫,铜川市人社局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全市人力资源和培训机构成立市级人力资源协会,通过协会的聚合作用发挥行业力量,结合政策、市场、专业资源,更好地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目前,协会已有会员企业47家,包括了铜川全市90%的人力资源和技能培训机构。

新闻推荐

全市“脱贫致富 崇德向善”大宣讲活动启动

本报讯(记者王凡)11月28日,全市“脱贫致富崇德向善”大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在印台区陈炉镇双碑村举行。大宣讲活动主要通过身边...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