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铸器 鉴耀千秋 走近“耀州窑博物馆馆藏青铜器、铜镜展”
?市民参观青铜器、铜镜展
?商 夔纹青铜鼎 印台区三里洞出土
?西周 青铜甬钟 耀州区丁家沟出土
?汉 “仕女”铭青龙白虎画像人物纹镜 陕西历史博物馆调拨
?商 “亚其父乙”铭青铜爵 陕西历史博物馆调拨
?春秋 兽形铜盉?印台区城关派出所移交
“这么大的青铜鼎,煮一锅饭够好几个人吃吧?”“用这个青铜爵喝酒,当真是海量呀!”“听说这个青铜銮铃到现在还能发出声响。”“你瞧这些‘湖州镜’,原来古人也知道走‘产业化’,也有自己的‘品牌’……”在耀州窑博物馆的青铜器、铜镜展上,一个个老物件儿拂去了岁月的尘埃,向人们讲述着那一段段关于历史的记忆。
10月1日至12月31日,由耀州窑博物馆主办的“青铜器、铜镜展”面向公众开放,此次展览的青铜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铜川当地出土,一部分系上世纪70年代陕西省博物馆调拨。市民可以通过展览的106件(套)青铜器和铜镜,勾勒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的发展脉络,进一步了解铜川自古以来处于关中文化核心区的青铜文化发展及艺术风格变迁。
青铜器篇
“在人类文明史上,青铜器的出现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着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青铜时代的开始。我国的青铜时代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大约经历了15个世纪。而在铜川市出土的青铜器中,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早期。”耀州窑博物馆馆员陈宁宁告诉记者。
在所有的展品中,一件刻有铭文的青铜器格外引人注意。陈宁宁告诉记者,这件1984年出土于耀州区丁家沟的西周青铜器殷簋,可算是这些展品中的“重量级”器物了。只见这件青铜器盖面及口沿外饰垂冠凤鸟纹,圈足饰夔龙纹。共有铭文82字,字迹清晰,布局规整,结构和谐,其释文如下:隹王二月既生霸丁丑,王在周新宫。王各大室,即立。士戍右殷立中廷,北卿。王乎内史音令殷,易市、朱黄。王若曰:“殷,令女更乃且(祖)考,掹(友)掺(司)东啚(鄙)五邑。”殷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休。用乍(作)宝簋,其万年宝用,孙孙子子其永宝。大意为:周王某年二月某日,殷(人名)在周新宫接受周王的册命,周王让殷继承祖业,管理“东鄙五邑”,并赏赐市和朱黄。殷为记录此次册命和赏赐,铸造该簋。
和殷簋同一个窖藏发现的四件西周青铜甬钟让记者大为惊叹,不知这集合了古人大智慧的乐器,被敲响时能不能听到来自历史的回声……
青铜冶炼铸造技艺的高度发展,产生了辉煌的青铜文化和青铜艺术,使青铜器成为我国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标识。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成熟高超,青铜器工艺精良、种类繁多、纹饰精美、铭文丰富,大致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种类。西周时期,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制礼作乐,将一些日常所需的青铜器物赋予特殊意义,青铜器因此成为礼乐制度的重要载体。
铜镜篇
“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月生无有桂,花开不拭春。”南北朝诗人庾信《咏镜》生动刻画了镜子在古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
铜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是我国古代青铜文明中的一颗明珠,是当时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时代风尚的真实写照。铜镜还可以讲故事,你听说过吗?铜镜展品中由省博调拨的一件金朝的“柳毅传书故事铜镜”就讲述了一段古代传说的爱情故事。只见该铜镜呈圆形,圆钮,以钮为界分上下两部分,上为陆地,下为湖水。陆地上沿着镜圆伸出一棵大树,树下一男一女作倾诉状,树下还有羊群,右侧一人牵马而立。“柳毅传书”源自唐朝李朝威所作传奇小说《柳毅传》。故事梗概为唐代仪凤年间,落第书生柳毅在回乡途中路过泾阳,遇见龙女在荒野牧羊。龙女向他诉说了受丈夫和公婆虐待的情形,托柳毅带信给她父亲洞庭君。柳毅激于义愤,替她投书。洞庭君之弟钱塘君闻知此事,大怒,飞向泾阳,把侄婿杀掉并吞下,救回了龙女。钱塘君深感柳毅为人高义,就要把龙女嫁给他,但因言语傲慢,遭到柳毅的拒绝。其后柳毅续娶范阳卢氏,实际是龙女化身,他俩终成眷属。
采用铭文装饰铜镜也是非常多见的,尤其两汉时期极为发达。“大乐富贵,得所好,千秋万岁,宜酒食。”“见日之光,长毋相忘。”“大乐末央,长相思,愿毋相忘。”“与天长寿,与地相长。”等铭文表达了古人对富贵福禄的祈求、同时表达相思之情、赞美铜镜及宣扬道家思想。隋唐时期,铜镜铸造业进入其鼎盛阶段。宋金时期,中国铜镜进入缓慢发展阶段,形式方面较隋唐时期增加不少,镜铭以商标字号为多,这是宋金时期铜镜的一大特色。元明时期是我国铜镜发展的衰落时期,铸造均比较粗糙,纹饰渐趋简单。入清以后,铜镜铸造不多,最终逐渐被玻璃镜取代。(本报记者 彭冰 焦悦)
新闻推荐
在耀州窑创烧1400周年之际,多名专家学者来到耀瓷小镇,著名作家商子秦就是其中之一。“去年,铜川按照文化、旅游、产业、社区...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