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陈炉古镇触摸瓷片上的历史 “2018境外媒体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侧记

铜川日报 2018-10-11 07:54 大字

“真没想到在陕西还有这样的古镇村落,炉火千年不熄,原始、古朴、自然,若能一直传承下去,2000年、3000年甚至更久,那真是太了不起了!”来自日本富士电视台的摄像记者蔡文博兴奋地说。

9月29日,“流光溢彩40年——2018境外媒体看陕西”采访团一行走进陈炉古镇,感悟古镇文化魅力,触摸瓷片上的历史。

走进陈炉古镇,随处可见都是罐罐垒墙,瓷片铺路,扑面而来的是陈炉特有的文化气息,大到整体建筑、小到一砖一瓦,极具美感。

采访团一路来到王家瓷坊,从胶泥的选择、拉坯、修坯、上釉装饰、入窑烧制,大家欣赏着耀州瓷的制作全过程,无一不对匠人们的精湛技艺惊奇感叹,相机的快门声此起彼伏。在展厅,没有盖子的倒流壶、倒不满水的公道杯、会唱歌的凤鸣壶、暗藏机关的良心壶等一件件精美瓷器,是文化更是艺术。千年以来,瓷器都是这样以手拉胚,晾干后再上彩、剔花、装窑、点火、烧窑、出窑等一整套完整工序。工人师傅告诉记者,每一步工序都是手工制成,祖祖辈辈皆是如此。

在陈炉古镇,每条路其实都是别家的屋顶,上面这家门前的院子就是下面一家窑洞的顶,形成“你家的窑背我家的院,院内再把房子建”的风格,层层叠叠。当听到这样的讲解时,采访团成员们纷纷摄影留念,并转发朋友圈。

“这样的瓷片路真美,还这么特别,以前从未见过……”陈炉地处山坡,来往道路长年雨水冲刷需要修补,冬季积雪又需要铺垫防滑,于是当地人就用瓷片铺路,不仅整洁美观,而且还镶嵌上了地名及一路平安等吉祥文字。不仅安全,而且赏心悦目,瓷片铺路也被喻为“脚下的艺术”。

堪称“陈炉一大特色”的罐罐垒墙墙不倒,更是吸粉无数。罐罐垒墙、瓷片铺路及层层叠叠状的民居构成了陈炉古镇独特的古镇风貌。远眺,那一道道用“罐罐”垒起的院落,在阳光照耀下,是一幅壮美的油画,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每一处院落、窑洞、旁屋的边缘都由颜色各异的瓷罐砌成的“罐罐墙”。

在采访参观的最后,有位当地人告诉大家,陈炉古镇保留了三个世界之最:1400多年的炉火不断,创世界同一地方有文字记载的陶瓷烧造时间之最;陈炉耀瓷的生产工艺在世界范围内属最原始的手工工艺;难得一见的规模最大的古陶瓷窑厂,且民居建筑风格和民间形态完整的保存了古镇风貌。

“wonderful、beautiful、verygood……”来自美联社的记者WildeCrystal谈起自己古镇之行,眼里满是激动。

夕阳下的古镇,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若有机会,还要带家人一起来呢。

古堡之下,有如蜂房一般的窑洞群落。下面那家的房顶是上面那家的院落,而上面那家又支撑着更加上面的生活。每个人,每一家都紧紧依存着,决不允许任何的空白出现。层层叠叠的窑洞顶端也有雕梁画栋的楼阁,仔细辨识,大抵是堡垒、祠堂和药房。有些位置,窑洞会特别的宽大,间或几处连在一起形成院落,窑洞的一侧伸出别处并不常见的长长的烟囱,或粗或细,时不时地窜出几缕青烟。

每一处院落、窑洞、旁屋的边缘都有由颜色各异的瓷罐砌成的“罐罐墙”。有的是三个青花大罐堆成一人多高,松、竹、梅的图案,拼成“岁寒三友”,即使是废做屋垒,主人也没放弃自己的审美;有的是四五个绛彩釉瓶垒在一起,唐之玉色,宋之青白,明清之绛红,那些于匆匆时光中的最璀璨色彩竟然“突兀”地出现在陈炉,融于一方天地之中。(本报记者 张芳)

新闻推荐

路政交警携手护航210国道安全

路政交警联手进行治超稽查。摄于210国道李家沟路段。读者心声大货车超载超速造成安全隐患“咱这新区往返老区的国道...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