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好人王栓兴:建言献策促发展履职尽责谱新篇

阳光报 2018-10-10 01:54 大字

阳光讯(记者 杨泽星 文/图)谈起“老王”王栓兴,人人都道不简单,政协履职十三载,建言献策“几箩筐”。在熟悉的人眼中,他是一个敢向政府建真言、一心一意为百姓鼓与呼的硬人,嘹人。

王栓兴生于1958年8月,现在铜川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教授级高工。陕西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北京新世纪认证陕西中心水泥专家,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检测资源平台专家,陕西省政府采购中心特邀专家,陕西省质量奖评审专家。先后荣获“民革全国宣传思想理论工作先进个人”“铜川市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政协铜川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敢于建言献良策

王栓兴常说,“作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就必须用好话语权,敢讲话、讲真话。坚持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搞调研,为政府科学决策、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他始终把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日常思考和调研的主攻方向。围绕铜川陶瓷产业发展,他深入思考,站在战略高度,撰写了《关于对铜川耀州瓷产品进行地域保护的提案》,引起市政府高度重视。为使“宜君核桃”“宜君玉米”这些具有铜川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免受不法侵害,有效保护当地产品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他先后提出《尽快申报“宜君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建议》和《关于建议宜君玉米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提案,得到了宜君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安排专人、列支专款支持此项工作。2013年、2015年,“宜君核桃”和“宜君玉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分别通过国家和农业部认证。2014年和2017年他两次提出《关于耀州区花椒申报地理标志建议》,促成“耀州瓷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农业部认证。

在铜川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期间,他带领调研组严格对照《陕西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测评操作手册》八个方面规定指标,进行了4天的调研摸底,提出了符合铜川实际、操作性强的建议,尤其是“引入市民考核考评机制、实行工作消号制度,组建由两代表一委员、老干部、老党员、机关干部、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铜川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考评组”的建议针对性强,得到市创文办采纳,为铜川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发挥了积极作用。

情系百姓解民忧

多年来,他情系百姓、关注民生、积极建言献策,提案最少的一年也有7件,涉及政策、民生、城市建设、公共卫生等各个方面。大到“设立市长质量奖”“加快铜川市民营医院监管”“支持老年公寓快速发展”“建设综合性大市场”等提案,小到加强蒸馍、油条、豆浆监管,给老年活动场所建公厕等建议。

2015年9月28日“陕西王栓兴”微博刊发:铜川新区到老区二十三公里高速路收费二十元合理吗?建议希望交通等有关部门能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认真听取铜川人民的呼声,依法加大对高速公路运营单位的监管力度,坚决纠正不合理的收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此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市委、市政府、省交通运输厅高度重视,原市委书记郭大为、市长杨长亚,以及冯西宁厅长等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常务副市长严维佳要求市物价、交通部门牵头,拿出解决方案,并先后2次主持召开专题会,听取办理工作情况汇报。分管副市长李志强多次督促过问,要求加快办理工作进度。投诉近七年,解决八十天!12月18日,包茂高速公路铜川新区匝道收费站渠化车道建成投用,新区到川口高速恢复10元通行费。

履职路上不停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日政协委员,终身政协人”,他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自2006年当选市政协委员13年间,他撰写个人提案153件;组织民革党员调研、撰写集体提案40件;撰写调研报告56份;参加各类调研、视察、检查等活动170次,提出各类建议、意见340余条。通过提案,共为市财政提质增收三个多亿,为提案办理市财政共出资一亿多元。2015年5月,铜川市委统战部号召全市学习王栓兴同志议政建言促发展的精神,使统战成员在“为党委建真言、为政府献良策、为改善民生鼓与呼”的议政建言工作上学有标杆,赶有榜样。

获得这些成绩和荣誉,没有让他“漂”起来、“傲”起来。他更是以此为动力,依旧活跃在统一战线的最前沿,四处奔波搞调研为政府献良策,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社情民意信息为群众鼓与呼,始终以实际行动履行着政协委员的使命,为“四个铜川”建设贡献智慧,为铜川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孜孜不倦奋斗着!

新闻推荐

共商乡村振兴大计陕西省第六届“村官”论坛在铜川举办

阳光讯(记者段宏江实习记者严利君)9月28日,陕西省第六届“村官”论坛在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开幕。来自全省各地的300多...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