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保姆”龚高炳

铜川日报 2018-08-18 08:10 大字

每月600元的工资和200元的补助加起来一共800元,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龚高炳的稳定收入。龚高炳是耀州区选聘的从事朱鹮保护工作的生态护林员。“自从我开始看护朱鹮以后,生活慢慢就好起来了,去年已经脱贫了”。谈起目前的工作,龚高炳开心地说到。

龚高炳是耀州区庙湾镇蔡河村人,今年58岁。走进龚高炳家中,干净的小院,整洁的房间,一个人的生活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可谁又能想到这个家也曾在生活的重担和苦痛风雨中飘零。2007年,龚高炳的老伴被查出肝硬化,从最开始的一年住一次医院到最后的一年住五次医院,整整九年,高额的医疗费一点一点透支着这个并不富裕的小家。

2016年9月,龚高炳的老伴去世了,“没有收入,欠了一屁股债,我真的不知道咋活下去了!”

谈起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龚高炳难过地低下了头。同年10月,全市按照“县建、乡管、站聘、村用”的原则,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铺开选聘生态护林员,龚高炳被耀州区选聘为从事朱鹮保护工作的生态护林员。

铜川市自2013年7月起连续两次开展中国秦岭以北朱鹮野化放飞试验,目前已经成功孵化出铜川籍朱鹮宝宝69只,成了远近闻名的“朱鹮之城”。但是,在沮河流域朱鹮的栖息地,也同时迎来了日常投食、巡查、观测、防人为袭扰等一系列任务艰巨的朱鹮保护工作。

“每天不出去看看朱鹮,心里总觉得少了点啥”。朱鹮已经成为了龚高炳的精神寄托。早上五点左右就起床,急匆匆赶到夜宿地,观察朱鹮往哪个方向飞,风雨无阻;中午沿着河道巡查,防止河道周围的游客用石头误伤朱鹮,并提醒游客带走垃圾,防止朱鹮误食,日复一日;晚上八点左右在夜宿地记录朱鹮的数量,乐此不疲。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朱鹮保姆”。

“没事就出去转转,随时掌握朱鹮的动向,知道监护范围内哪里有朱鹮,如果呆在家里,被人问起哪个片区有朱鹮,自己还不知道,这就是对这份工作的不负责任。”翻开龚高炳的工作巡查日志,从每天的天气状况到朱鹮的数量、动态都认真地进行了记录。

周围的人对龚高炳的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解,朱鹮长着翅膀,活动区域广泛,怎么可能随时找到朱鹮呢?

龚高炳说,只要你用心,肯定可以找到朱鹮,你不用心,自然就找不到了。说起朱鹮的监测和保护知识,龚高炳头头是道,对朱鹮成鸟和幼鸟的分辨、环志号的认定等检测业务知识,已经是行家里手。

初中毕业的龚高炳十分好学,在监测巡护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路,注重观察、分析和总结。春天朱鹮繁殖期,他在朱鹮筑巢的沮河对面最佳观测位置的山坡上,搭了一个小棚固定观测。由于经费紧张,没有固定的拍摄三角架,为了更好地进行监测,他就地取材找到了一个有三个树杈的树枝,将望远镜对准调焦,固定在树杈上面,对繁殖期的朱鹮进行拍照监测,这个自制的“三脚架”拍出了许多清晰的朱鹮照片。

铜川朱鹮,是龚高炳心中的宝。“摩托车、帽子、望远镜、工作巡查日志”是龚高炳的日常必需装备。“如果条件允许,这份工作我一直想干下去,朱鹮很通人性,我已经离不了朱鹮了,每天不出去转转看看朱鹮,心里慌得很。”

对于龚高炳来说,“朱鹮保姆”已经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工作了,除了源于对朱鹮的喜爱,更多的是凝结了龚高炳用心生活的态度和他对幸福日子的渴盼……(本报记者 刘冰剑)

新闻推荐

耀州区首次使用无人机巡查环境污染

无人机视角下的耀州区非煤矿山生态恢复现场本报讯(通讯员高峨皇李妮)近日,耀州区首次使用2架无人机全区域巡查环境污染,...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