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萌的人生“针”法

商洛日报 2018-05-16 08:03 大字

  走进耀州区春萌绣坊,一位“绣女”正沉浸在锦绣世界中,初阳映照下,只见她手中飞舞的彩线,色泽倍加耀眼,飞针、走线,娴熟而丝丝入扣,轻巧的技法,犹如优雅的舞蹈,女红之巧,十指春风。这位“绣女”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耀州刺绣”第五代传承人崔萌。

  5岁时,崔萌就拿起了绣花针。在当时缝纫机刺绣热的年代里,崔萌的母亲办起了刺绣培训班,崔萌也开始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学习。她绣的“小鸡”活灵活现,左邻右舍都直夸“这个女娃手真巧”,到了十几岁崔萌就能独立完成刺绣,母亲不在时她还能指导培训班里的学员。大学毕业之后,崔萌当上了美术教师,工作之余她开始思考,如今愿意动手自己缝纫、自己刺绣的人越来越少了,难道刺绣真的要被时代抛弃了吗?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据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闻名海内外,而秦绣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崔萌暗下决心,她不能让外婆、母亲手中的线断掉,她要溯源记忆中的秦绣。

  在继承秦绣制作的10余年里,崔萌不断探索与研究,运用纳纱的刺绣形式来表现传统题材,如十二生肖、壁画、花鸟等,她痴心创作,创新针法,丰富题材,传承文明。为了能将这一民间工艺不断发扬光大,崔萌先后前往陕西师范大学(美术系)、陕西教育学院(美术系)、西安美术学院进修学习,提升技能,内化重塑。现如今,她已是全国妇女手工艺编织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陕西省妇女手工艺协会会员,铜川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铜川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传统刺绣题材大多以花鸟鱼虫为主,为了将刺绣与铜川文化相融合,崔萌开始将选材着眼于铜川,2012年崔萌花了半年时间绣成了一幅《坐虎针龙图》,这幅作品通过传统秦绣手法再现了药王传说,“一根很细很细的丝线还要拆成十几股,针法用到了单错、双错等十几种,这可以说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幅作品,作为土生土长的耀县人,能绣出孙思邈我感到自豪与骄傲!”崔萌告诉记者,最近她又开始构思一幅新作品,想要通过自己的针线技艺展现铜川的“五色文化”。

  在传承与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崔萌在刺绣的领域里获得了不少肯定。她的秦绣作品先后受邀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丝绸之路暨文博会、省第四届文化产业博览会、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市非遗纪念等展演活动;秦绣作品先后获全国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赛铜奖、省旅游商品大赛获优秀奖、市妇女手工艺技能大赛一等奖、耀州区委、区政府首届文艺精品奖三等奖等奖项。一件件流淌着古老传统技艺的作品惟妙惟肖,既有花鸟的多姿、虫鱼的灵动,又有人物的俊俏、山川的壮丽,让人目醉神迷。

  崔萌表示:“刺绣上的每个图案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寄寓了当地人民的美好愿望,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所以从小我就打心眼儿里觉得,这样精美的刺绣不应该在我们手里断了香火,我一定会坚持下去,一直到眼花了、手麻了,绣不动的那天为止。”(本报记者 张欢欢)

新闻推荐

铜川市耀州区签约项目58个,总投资281.3亿元

  新闻发布会现场  阳光讯(张尚功阎新红记者段宏江实习记者王孟颖文/图)5月14日,耀州区在西安...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