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铜川市农业工作亮点纷呈

铜川日报 2018-02-02 08:35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张红)2017年,市农业局围绕“五新”发展理念,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积极推进农业发展,全力推进产业脱贫,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全面贯彻落实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各项年度目标顺利实现。初步统计,2017年全市农民收入同比增长10.23%,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粮食实现稳步增长。组织实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旱作农业集成示范等科技推广项目,在全市建立绿色高产高效示范万亩示范方2个、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方9个,实施小麦“一喷三防”面积34.1万亩。试点推广青贮饲料玉米、高品质鲜食玉米等种植面积1.2万亩,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在全省率先实行小麦玉米“免费保险”,把原来由农民承担的25%保费全额纳入市县财政补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94.98万亩,总产量24.28万吨,分别完成任务的111.7%、121.4%,粮食实现稳步增长。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业投入稳步增加。努力开拓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一方面持续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在适生区发展中药材、干鲜果等优势经济作物。同时支持开办家庭农场、家庭牧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为26亿元,同比增长5%;预计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8.18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为1.53:1,超额完成了1.4:1的目标任务。

畜牧转型发展成效初显。通过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基础母牛扩群等综合措施,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分别组建了蛋鸡、生猪、奶牛和肉羊产业联盟,探索“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产业化融合模式,羊产业联盟的“四个五”产业扶贫模式被省农业厅编入全省产业扶贫模式和“产业脱贫访市长”栏目采访宣传在全省推广。落实补贴政策推动发展,实施粮改饲补贴和基础母牛补贴增量项目,对38个规模养殖场(户)新增犊牛580头补助资金35万元,同时实施“粮改饲”项目650万元,推广青贮玉米及牧草种植4.7万亩,青贮全株玉米9.9万吨。成功创建了3个省级、5个市级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工作,全市养殖规模化率达到96.2%。

农产品合格率稳步提升。采取现场速测及定量检测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推进生产基地“一对一”管理模式,对100个“三品一标”获证产品基地进行抽检,新换证认定16个,完成省级定量送检75批次,开展速测5306批次,总体合格率达到99%以上。组织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组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活动,规范农资、农药使用,保证农产品安全。全年查处违规违法农资案件16起,全部结案,全年未发生农产品安全事故。

美丽乡村建设再创新业绩。以“全面规划行动、宜居建设行动、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产业支撑行动、文明建设行动”五大行动为核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通过组织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和专题工作会议等形式,压茬推进“五村、三美、两道”示范创建工作。市级财政列支3000万元奖补资金,各区县也相继落实了1000万元的财政资金,同时还争取到国开行1.3亿元的支持资金。全年完工项目865个,完成投资11.7亿元。全面完成5个片区、80个村年度建设任务。耀州区锦阳街道办水峪村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宜君县哭泉镇淌泥河村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

农村基础投资超额完成。全年采取项目引导、资金扶持、园区带动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引导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建立投资考核监管机制,年初制定投资计划,年中按季度进行完成情况考核,并将结果与项目资金拨付、补贴奖励挂钩,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园区、农业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据统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1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44%。

动物防疫安全扎实有效。认真落实春秋两季防疫,积极开展强制免疫,共组织发放牲畜疫苗172余万毫升(头份),禽疫苗670万余羽,全年免疫猪10.5万头、牛2.2万头、羊6.5万只、禽315万羽。全市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全年共开展流行病学调查6次,召开疫情监测预警分析会3次,抽检检测15000余份,检疫畜禽200多万羽(头、只)。扎实开展检、免、防、控等措施,确保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

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积极落实中药材产业政策,首次开展丹参政策性保险试点1000亩。举办技术培训4期,培训400余人次。争取到市级中医药产业发展资金250余万元,兑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奖补。中药材留存面积达6.88万亩,规模化种植大户、企业、合作社达到72户,涌现出起源农业科技、药王谷智慧农业、大秦鼎盛农业公司等一大批典型。由企业、大户示范带动的趋势十分明显。

组织开展了市级龙头企业监测、认定工作,递补了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15个市级龙头企业。及时指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32个合作社被认定为省级示范社。对全市50个家庭农场主进行了培训,有32个家庭农场被认定为示范家庭农场;全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班次,培训1100人,认定1023人。目前全市共认定职业农民2281人;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年初确定了集体经济示范村拟创建村名单,印发了《铜川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制定了《集体经济示范村创建方案》,认证了12个市级集体经济示范村。

引进2—3个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建立2—3个现代农业高新科技示范点。积极开展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引进濒危药材设施育苗技术和植物远缘染色体杂交育种技术2个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在耀州区关庄镇建立濒危药材设施工厂化育苗示范点,在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建立了植物远缘染色体杂交育种技术研究示范点,攻克了6种濒危中药材组培脱毒、育种、快繁、标准化种植及分子标记等技术难关,确定了5个玉米杂交育种材料,为农业基础产业和高科技应用技术搭建起了桥梁。

打造1个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区,创建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周陵国家科技示范园区完成了农产品加工园和西洋梨科技园标准化建设项目年度任务,完成投资6850万元,种植西洋梨350亩,完成了园区节水农田灌溉工程和果蔬储藏库建设。完成农产品加工园生产加工区部分厂房主体工程,完成农业科技博览馆厂房主体工程建设内容,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区。晨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完成投资2000万元,建成高标准苹果种植示范园500亩,完成了园区篱架埋设、机耕道路、冷库、水肥一体化、营销展厅等配套设施设备,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成效突出。全市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900多万元,完成目标任务400万元的225%。通过设立市县全覆盖的补贴信息公开栏,公告信息,将补贴权限下放,推进补贴落实。坚持实施补贴与警示教育同步进行,制定了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流程,对关键节点严格控制、公开接受监督。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层层夯实安全生产责任。预计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4万千瓦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5%。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命名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社。

新闻推荐

铜川市5户家庭荣获“三秦最美家庭”

本报讯(通讯员王丽)近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文明办、省妇联、陕西广播电视台共同开展的2017年寻找“三秦最美家庭”名单揭晓,铜川市1户家庭荣获2017年度“三秦最美家庭之星”荣誉称号,5户家...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