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和他的“天下第一瓷” ———铜川文事之六
陕西诸作家中,贾平凹、陈忠实都有不少书法作品问世,而路遥却罕有墨宝留存,这主要和他早逝有关。另外,他生前呕心沥血炮制鸿篇巨作《平凡的世界》,也耗去了他大量的时间。
但是,路遥却在铜川王家河矿务局陶瓷厂和耀州窑遗址保护厅,分别留下了自己的两幅字。前一幅是“耀瓷之光”,后一幅是“天下第一瓷”。尤其是第二幅,路遥倾尽笔力,写完后,出了汗,还歇了半天。
那是在1991年,铜川市文学作品讨论会期间。那一年,路遥来铜川最多,我亲自参与接待的,就有三回。
一回是在红旗桥头的“蓝月楼”。那一次,路遥的谈话里,主要说了他对铜川文学的希望。这里面有个背景,当时,省作家协会准备换届,路遥拟出任新一届作协主席,据闻省委宣传部已经和路遥谈过话,他也开始为全省文学创作发展布局。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在铜川鸭口煤矿下过井,在陈家山煤矿住过很长一段时间,还兼任过铜川矿务局党委宣传部的副部长。他对煤矿的厚重和生产的艰辛深深了解,也感觉铜川的文学创作应该有和煤矿厚重相匹配的大作品;他觉得铜川的作家有这个基础,希望经过努力,能够产生有模有样的大作品,在陕西省异军突起。因为,陕西不能光是农民文学,乡土文学。他的总结语就是看好铜川,寄希望于铜川的突破。
第二回是在铜川饭店,秋季里一个下雨的日子,那一天,路遥谴责了一个经常在铜川招摇过市的文学骗子,那句著名的“陕西五千年,才出了这么个货”就是在酒桌上说的。路遥当时的意思核心还是要端正文风,人人围剿,涤荡文艺界的歪风邪气。
第三次就是铜川市文学作品讨论会了。那次讨论会,是铜川市文联、铜川市作协成立后的第一次大型文学活动,主旨是要为铜川的文学把脉,理清创作思路再出发。请了一堆大家名家,如李若冰、李星、商子雍、李沙铃、和谷、田奇、王世雄、朱文杰等。请路遥的时候,路遥很高兴,说他正好这几天想去铜川。
路遥的弟弟王天乐是《陕西日报》的记者,这个时期,正在铜川驻站。路遥几次来,都住到王天乐那儿。这一回的文学讨论会,我们为路遥安排了房子,路遥仅作为歇脚之处,晚上,依旧住到王天乐那里。
路遥习惯于熬夜,天快亮时才睡,中午当早晨。正如他在长篇散文《早晨从中午开始》记述的那样。这篇散文是他小说《平凡的世界》写作过程中生活状态的一个揭示,最早就发表在《铜川矿工报》上。
文学讨论会即将开始时,路遥还在睡大觉。讨论会之前有个开幕式,市上相关领导都来了,我打了两次电话,路遥才揉着眼来到会场。
讨论会主要内容进行了两天,完成后,各位大家就各取所需分头活动了。
铜川是瓷城,驰名中外的耀州窑发祥地,路遥想了解一下耀瓷,我们就安排了他到铜川王家河沟里矿务局的陶瓷厂和位于黄堡的耀州窑遗址保护厅看看。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路遥当日下午还要赶回西安。到瓷镇陈炉,绕弯子,路太远;黄堡几个厂都是工业瓷和建筑瓷,那时也没有如今很热火的瓷坊一类。
矿务局的陶瓷厂生产耀州瓷,规格与形制也不少,比较丰富,适合参观浏览。
在王家河,路遥匆匆看了一遍,主要了解了一下陶瓷的生产过程。厂里准备了纸和笔,路遥想了想,写了四个字“耀瓷之光”。
厂里准备送给路遥一两件厂里出的仿制品如倒流壶一类,征求路遥意见,问看还需要什么。谁知,路遥什么也不要,只要了些烟灰缸。路遥说,他爱抽烟,随时抽,卧室里,书桌上、沙发旁,甚至卫生间,到处都需要烟灰缸。
临走时,厂里一些工人才听说路遥来了,纷纷出来看。
那时候,耀州窑博物馆还未建,只有刚刚完工不久的耀州窑遗址保护厅。我曾经在附近的电瓷厂工作过,知道一些情况,便告诉路遥,这个窑址之前,还发现过两个完整的窑址,但规模比这个小,一个在电瓷厂办公楼的下面,一个在不远处的河畔。听了情况介绍,路遥走近窑址参观,烧结冷却后的窑壁颜色是土红色,历经千年,本色依旧,只是多了几份沧桑。路遥很震撼,凝神思索了许久。保护厅为到来的作家准备了笔墨,路遥挥手写下了“天下第一瓷”几个字。只记得那个“第”字下面一竖拉得很长,聚了极大的劲。这个字写完后,路遥放下笔,搓了搓手。歇息了一会,才走出来,点燃一根烟。
实事求是讲,路遥不善书,平生也很少题字,为王家河矿务局陶瓷厂和耀州窑遗址保护厅题写的这两幅字可谓弥足珍贵。
我在电瓷厂工作时,记忆中这一带漆水河畔,遍地是瓷片,当时想为路遥寻一两个瓷片作纪念,竟不得,很是遗憾。
陈炉是瓷镇,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当时和路遥相约,下一次来时专门去一趟陈炉,看一看千年不灭的炉火。但可惜,路遥回去后不久就病倒了,第二年竟不幸离世。
“天下第一瓷”也许就是路遥留给耀州窑最后或者最好的祝愿了。(刘新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欢欢张梦焕)为了充分展现耀州窑文化基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崭新风貌,1月13日,由市文广局主办、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协办的纪念耀州窑创烧1400周年系列活动——“故土情、耀瓷魂”...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