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炳勤创新工作室小创意守护铜川万家灯火 2012年成立以来有10项成果分别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称号 2017年11月荣获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

铜川日报 2017-12-31 08:43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张华 刘晓帆 曹金)12月25日,在铜川新区110千伏丰耀I线路三号塔现场,由铜川供电公司输电专业人员首次操控无人机对线路确诊“病情”后,采用新研制的带电紧固线夹螺栓专用工具,对危急缺陷进行“治疗”,解决了传统带电作业无法处理的“难症”,保障了线路安全可靠运行。铜川供电公司炳勤创新工作室就是这样用一个个小创意守护了铜川万家灯火。该工作室2012年成立以来,有10项创新成果分别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称号,2017年11月荣获“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12月23下午,铜川供电公司输电专业人员在设备巡视中发现,110千伏丰耀I线路三号塔中相悬垂线夹连接螺栓退出,线路“病情”十分危急,一旦风吹振动就会造成“毛细血管”破裂,严重危急线路安全。该线路是铜川裕丰变电站至耀县变电站的一条重要输电线路,承载着铜川新区与耀州区大部分负荷,一旦停电检修就可能对该地区企事业单位及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但传统的带电作业方法风险太大无法处理此类缺陷,检修工作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炳勤创新工作室人员经过两天两夜的反复研究和试验,最终研制出“带电紧固线夹螺栓”新型专用工具,并提出新的作业方法,由一个工作人员手拿绝缘杆固定螺帽,另一个工作人员手拿绝缘杆从背面上螺杆,这样就能把松动的螺丝拧紧,解决带电作业安全距离不够的难题。

12月25日一大早,所有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在严格做好各项安全措施情况下后,首次利用无人机协同巡检,对现场缺陷进一步判别定性,最终采用新工艺、新方法完美解决了线路隐患缺陷,使万家灯火通明。陈炳勤说:“这个创新工艺的突破点,看似是一个小改进,却是观念的大突破。”

炳勤创新工作室是由国网铜川供电公司输电线路专业标志性人物—国网公司特等劳模、陕西省十大杰出工人、高级技师陈炳勤领衔创建,围绕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难点、设备改进等问题,开展以节能减排,降本增效为目标的QC、“五小”、安全技术项目、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充分发挥一线工人才智,先后实施完成QC等创新成果40余项,管理创新成果6项,安全技术项目22项,有10项成果分别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称号。在2017年1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的“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中,炳勤创新工作室成为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唯一摘冠者。

新闻推荐

重温青葱岁月 记录不老爱情

“我叫李宝贵,今年85岁。她叫王万莲,今年81岁,我们是1955年结婚的,到现在已经有62年了,现在的我们过得很幸福、很知足……”面对摄像机,这对年过八旬的老人说出了自己爱的告白。岁月添白发,恩爱犹青春。...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