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那些关于庙会的往事 王存艳

华商报 2017-11-29 04:12 大字

华商报资料图片

在以前,我们渭北高原每个村庄都有庙。山上有山神庙,村口有土地庙,村尾有龙王庙,关老爷庙,佛爷庙,娘娘庙甚至风神庙,雷王庙……每到冬天,各种庄稼收割完毕,粮囤丰盈,农人安闲,土地休憩的时候,大大小小的村庄就开始筹备过庙会,各村过会的日子互不重复,这样更方便信男信女们挨村上香还愿、祈福,以此感谢诸神灵庇佑下的风调雨顺,人畜康泰。

山村庙会虽然简单,没有什么规模,却也是每个村庄一年一度的盛事。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积款,搭戏台,唱大戏,买上好的木石,请最好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这戏台阔不阔。

那几天的村庄张灯结彩,敲锣打鼓,人欢马叫,热闹得就像过年。每家每户都有人上门走亲戚,顺便住宿看戏。各家必定会请七姑、八姨、舅奶、姨婆这些年老的长辈来家,为的都是看戏方便,她们大多时候都会领着孙子孙女,穿着只有节日里才穿的衣服,或挎个篮子,或挽个包袱,乐此不疲地奔走在看戏的路上。

小摊小贩们也会从四面八方挑着货郎担担赶来。各类小吃趁机摆开,花生、瓜子、糖果、烟卷、油茶、麻花、饸饹、煎饼、凉皮、凉粉、甑糕等等。

秦腔,作为西北戏曲的鼻祖,它那高亢、粗犷的韵味,酣畅淋漓的气场,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干枯的热土中,它总能吸引四乡八邻的乡亲,熙熙攘攘地挤在台前。五点不到,就有各家的小孩扛着凳子去占位子了,未等戏开,台下人头攒动,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

唱的曲目,都是些耳熟能详的,众人皆知的,譬如《金沙滩》、《二进宫》、《大登殿》、《香山寺还愿》、《狸猫换太子》、《白蛇传》等等等等。

懂家看门道,不懂的看热闹。小孩们都是奔着热闹去的,他们在灯光中做着各种鬼脸,比划着各种手势,比试着谁的帽子扔得高,谁的嗓门亮,在空地上打滚,嬉闹,好像要将夜空闹醒。大人们则端坐前面看剧情,唱到高亢激昂之时,也会情不自禁得摇头晃脑跟着哼上几句,然后大声喝彩。那些上了年纪的大爷,光身子裹着个黑棉袄,双手笼在袖子里,自始至终目不转睛,仿佛一时忘了还是数九寒天。

赶上年景不好,庄稼歉收的时候,这种大戏就请不起了。但是,就算再怎么寒酸,一场皮影戏总还是要请的。

唱皮影戏的场面比起唱大戏就差多了,行头也不多,一个大木箱子,里面装的就是表演的全部家当——“牛皮娃娃”,锣鼓钹镲装在蛇皮袋子里,再就是两把二胡,一架作为屏幕的“亮子”了。

表演的时候,支起“亮子”,点燃汽灯,文武场面各就各位,老把式端坐正中位置,左右手举着需要出场的牛皮娃娃。一阵急促紧密的开场锣鼓响过之后,全场肃静,突然间就有一声沙哑、浑厚的吼声响起,演出算是正式开始了。

“亮子”背后的牛皮娃娃随着,挑线的老把式的手上蹿下跳,灵巧地腾挪躲闪,除了班主吼唱之外,那些个拉二胡、打鼓敲锣的,都是演唱的角儿,有时候明明是五大三粗、胡子拉茬的汉子,却捏着嗓子唱旦角,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谁会相信那细腻、委婉、娇滴滴的唱腔,竟然出自那么个大男人之口。

如果观众反响激烈、热情,班主总会加唱两三段折子戏,投桃报李,一来感谢父老乡亲们的支持,二来也是为了笼络关系,以求来年继续。

夜深人静,曲终人散,唱戏的拾掇好行头,就会被早已分派好的村民领回家,管吃管住。戏唱毕临走之前,除了付给约定的酬金之外,村子里还要举行送别宴,也就是把给神灵敬献过的那只公鸡和萝卜、洋芋,豆腐,粉条烩成一锅,让艺人们吃个胃饱肚圆再离开。

那时的山村人,日子苦焦,平时生活得清汤寡水,但是在过庙会的那三天,几乎家家倾其所有,招待唱戏的和走亲戚的亲友。

那时的渭北庄稼人,凭天吃饭,旱涝都是由天做主,很多时候干旱的吃水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与黄土相依为命,与自然亲近久了,也就读出了自然的伟大,也就看透了自己的渺小,更是读出了人生的无常,感到了自己的无力。这时,神的分量自然就会在他们心中增加。于是,就创造了各种神让自己崇拜、敬畏,更希望得到神的保佑和庇护。

有个头疼脑热,没钱医治,就到庙里烧几柱香,磕几个头,不用打针吃药就会药到病除。

相传,有一年这里发生干旱,半年滴雨未下,人们就到龙王庙里去祈雨,三天三夜长跪不起,终于感动了神灵,果然天上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而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滋润了干涸的土地与河床,缓解了旱情。

我的大姑妈三步一叩,五步一拜地爬香山、拜药王,祈求神灵垂怜她患有小儿麻痹、五六岁还不能走路的儿子,而且听说后来她的儿子(我的大表哥)果然就能走路了,虽然是一跛一瘸,但大姑妈已经感恩戴德,诚惶诚恐地吃斋念佛,一辈子侍奉佛祖了。

甚至经常都有百年大树长着长着就成了“神树”,给人化灾驱邪,救死扶伤。一块形状诡异的石头躺着躺着就通灵了,化作白胡子仙翁,面对缠着一个走夜路的村民的怪物大喝一声:妖孽,胆敢出来害人!那怪物就化作一股黑烟离去,灰溜溜地跑了……

我不想在这里辩证这些事情的真假,也不想斥责他们的不懂科学。我只想说:苍茫天地,心诚则灵!佛祖应该也是被他们感动了吧?佛祖眼角的那滴泪,应该也包含着对他们的宽容与爱吧?他们生活在大山深处,拥着万顷黄天厚土却靠天吃饭,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当然需要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神仙了。

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对于法律许可的宗教信仰历来都是敬重的。我认为无论是我国本土的道教,还是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倡导真善美,劝人向善,就是那些曾经被系上红布、受人顶礼膜拜的“神树灵石”,也是震慑邪恶,弘扬真善的。所以,我向来敬重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包括我的那些心里有神灵存在的父老乡亲,起码这种信仰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一把黄土,一群生灵。虽然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但我依稀彷佛看到庙堂内香烟袅袅,神气四溢,众人陆续进庙跪拜,严肃虔诚,天地间,紫气氤氲,那该是神的光彩在闪耀吧!

赤脚的、穿靴的、穿鞋的,时光轮换,一代又一代,匆匆而去,又匆匆而来。万里黄土地,就如一部读也读不完的史书,有血泪,有耻辱,也有不屈。(作者系铜川市耀州区作家协会会员)

陈炉余韵

读者朋友们,《陈炉余韵》文学专栏,欢迎您品读投稿。

邮箱:hsb_tongchuan@sina.com

主持人:王欢

新闻推荐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到黄堡工业园区开展外业调研

本报讯(通讯员李玥刘曙琛)11月20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交投资有限公司轨道交通投资运营部副部长庞青山带领中交集团有限公司铜川特色小镇工作组成员一行10余人,再次到黄堡工业园区对耀瓷小镇建设项目...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