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救助扶持手拉手 民政兜底肩并肩 ——市民政局强力推进兜底脱贫工作纪实

铜川日报 2017-08-16 09:20 大字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铜川市民政局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入手,不断加强低保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加大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较好地发挥了民政工作在保障基本民生、助推精准扶贫方面的重要作用。

根据扶贫部门建档立卡数据核对后的最新数据,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511户29593人,其中无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扶贫措施脱贫的兜底脱贫对象2972户5584人。截至7月底,全市农村低保共保障5771户15166人,发放保障金2156.07万元,其中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低保对象5002户13148人;农村五保共供养保障1353户1412人,下拨供养金785.35万元,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占全市建档立卡总人数的49.41%,农村低保与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的融合率达86.57%;全市共实施医疗救助4257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306.72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142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677.46万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健全完善兜底保障机制。为了积极推进兜底保障工作,铜川市建立了由市长为第一召集人,市级23个部门单位为成员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推进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明确了组织机构、主要职责和工作要求。

制定出台兜底脱贫方案。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市扶贫局制定印发了《铜川市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兜底保障和社会救助扶持的对象、范围、救助标准和政策措施,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享受相关扶贫开发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行政策性兜底保障,对发生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中的重病患者给予救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重度无业残疾人,按单人户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将所有遭遇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基本生活困难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个人全部纳入临时救助范围,按照“分级审批”“先行救助”的原则,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不因意外突发性困难影响脱贫。

积极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为了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在扶贫脱贫工作中的合力作用,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两个纳入”。同时,市民政局与市扶贫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数据衔接机制的通知》,每月统计低保、五保等贫困人口纳入建档立卡情况,确保兜底对象精准、救助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切实加强低保规范化管理。不断规范城乡低保申请办理程序,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四项民政救助事项全部纳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受理,乡镇(街道)及区县民政部门分别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审批,畅通了低保申请办理“绿色通道”。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3015元/人/年,保障力度得到了大幅增强。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进行核对。每年6月、12月对城乡低保对象车辆、工商、地税、国税等10类信息进行核对,促进了低保对象认定的准确率。建立了低保对象长期末端公示制度,并公布低保监督举报咨询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全面实施分类施保,对危重病人、重度残疾人等8类人群分别按保障标准20%-70%的比例增发保障金。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定期对低保家庭成员变化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复核,不符合条件的及时予以清退,符合条件的及时予以纳入,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不断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市民政局将53家健康扶贫定点医院全部纳入医疗救助“一站式”定点医院;在认定医疗救助对象时,将健康扶贫对象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诊疗,办理住院、出院手续时直接按照“一站式”即时结算相关流程进行结算,方便了群众就医和享受救助。

推进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护理设施改造。铜川市宜君县中心敬老院、王益区中心敬老院、印台区中心敬老院、耀州区中心敬老院被省民政厅、财政厅确定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护理设施改造试点单位;对此,市民政局积极组织区县对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护理设施进行改造,促进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印台区、耀州区中心敬老院的护理设施改造已全面完成,其他区县正在添置相关设备器材。

加快推进“救急难”综合试点。为了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市民政局积极推进“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一是建立了主动发现报告机制。设立了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救助热线,及时对群众提出的救助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和办理。二是建立了以村(居)委会干部为主体的“救急难”主动发现报告专职信息员队伍,实现了市、区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联动,对群众遇到的急难事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三是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群众遭遇火灾、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突发重特大疾病等急难情形时,可以通过乡镇(街道)或区县民政部门予以救助,情况紧急的还可以先行救助后补办审核审批手续。四是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急重危伤病患者在暂时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但无力缴费的,可以由医院先行实施救治。五是建成了“救急难”信息管理系统,所有救助事项的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均可通过网络办理,部门之间交办、转办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大幅减少各环节的响应时间,提高了救助效率。

扎实开展社保兜底督查。联合市扶贫局、市残联对全市社保兜底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重点对“两个纳入”、低保审核审批、低保对象公示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现场指出,限期整改,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积极开展信息核对,4月份抽调相关人员对全市56534名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车辆、公商登记、公积金等10类信息进行了核对,共核对出3620条异常信息,并由区县组织镇村工作人员逐条逐户进行入户核查,及时将不符合条件的543户1404人清退出低保保障范围,提高了对象认定的准确率。按照全省加强扶贫环保等领域监督执纪问责落实“三个助力”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研究制定了《“聚焦兜底保障 助力脱贫攻坚”督查行动方案》,并由市民政局纪检组牵头,围绕各项兜底政策执行情况、工作责任落实情况、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定期督查,努力构建标准科学、对象准确、待遇公正、进出有序的兜底保障工作格局,提高兜底保障工作的科学性和执行力,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本报记者 原玉红 通讯员 许军利)

新闻推荐

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巡察组巡察耀州区检察院

本报讯(通讯员袁军政)8月2日下午,市检察院党组巡察组巡察耀州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根据市检察院党组统一部署,市检察院党组巡察组近日进驻耀州区检察院开展巡察工作。巡查组坚持政治巡察的根本定位,坚持...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