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城镇化 农民变市民 ——照金村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村民开门店或者经营露天摊位。照金村创业的家庭有130余户。
早上七、八点钟,大多数生活在山村的农民此时会起床喂鸡、喂猪,然后和家人一起下地开始一天的劳作。可地处耀州区北部山区的照金镇照金村,如今呈现出来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村里的老年人会早早地起床,去牧场跑步或者打太极拳;年轻人穿上工作服,走向陕西照金村红色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个个工作岗位,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
上着班、拿着分红、住着楼房、在旅游景区开着店创着业,随着照金旅游名镇的日渐繁荣,当地村民过上了真正的城市生活。
“照金村的城镇化建设,始终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红色即民生\’的建设理念,让村民逐渐摆脱千百年来对土地的依赖,成为了市场经济的主体。”8月2日,面对记者采访,照金村集团副总经理卫振哲如是说。
村民变工人:既是股东又是员工 “五大收入”令人羡慕
2012年,为了盘活照金镇的经济,改善老区人民的生活,照金村委会和照金村民自愿入股组建成立了陕西照金村红色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照金村集团)。经过5年的发展,现已下设生态农业、景区管理、物业管理、园林绿化四家子公司,生态农业、物业服务、景区管理等业务多点开花,逐步成为照金革命老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和老区人民创富增收的实业平台。
集团还挂牌成立了照金红色城乡统筹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完成了园林绿化、景区管理、市场销售、物业管理等6个门类的技能培训。如今的照金村村民几乎每个人都在集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由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变成了现在的上班族。
“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只有彻底的城镇化,彻底的城乡统筹,才会得到群众的理解与大力支持,才能激发出群众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力和热情,彻底解决照金的民生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这是照金开发建设者的初衷。
这,也成为照金村集团应运而生的初衷,即不是简单地解决村民就业,而是让村民在和自己有着密切联系的企业“上班”,增强就业粘性,增强集团荣誉感。
31岁的徐妙男是照金村集团的公车司机领班,月收入3000元,他的爱人是照金书院酒店的餐饮部经理,月收入4000元左右。不仅如此,照金村集团刚成立时,徐妙男还出资20000元入股,成了公司的小股东,每年有12%的分红。
“我以前在富士康打过工,也在秀房沟煤矿做过矿工,不仅要背井离乡,收入也不高,工作还有一定的风险。现在的工作比较轻松,每个月还有稳定的收入,最重要的是能和家人一起生活,让我觉得很幸福。”徐妙男说。
如今的徐妙男,在村里的照金新苑小区有两套房子,他和家人住一套,另一套用于出租;村里每家都可以以成本价购买一定面积的商铺,在商业街,他家还有一间40多平方米的商铺通过公司对外出租。
谈起现在的生活状况,徐妙男喜滋滋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每个月他和爱人的工资收入是7000元,照金村集团每年有2400元分红,村委会集体分红每年每人500元左右,加上房屋和商铺租金收入,每月纯收入超过8000元,这可远比种田和打工挣得多。
“不仅收入增加了,而且周围医院、学校、超市一应俱全,城里有的我们都有,我们这儿的空气还比城里好。”徐妙南说。
像徐妙南这样既是股东又是员工的人在照金村集团大概有40多户。“这些村民,他们不再是简单地打份工,而是在为自己的公司打工。”卫振哲说。
照金村集团的组建和快速发展,只是照金革命老区创新制度设计的一个切面。为了确保老区群众真正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成为这片热土真正的主人,照金村集团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方向,展开了五大收入保障的设计和实业平台的搭建。即通过“土地流转收入+工资收入+商铺租金收入+创业收入+股份收入”的收入保障结构,确保家家有就业、户户有保障。
大学生返乡就业:不再只有“公务员”和“事业编”
目前,照金村集团已直接安置村民就业300余人,带动村民就业900余人,其中不乏从外地返乡的当地大学生。据介绍,照金村集团的员工中,大学生达60多位,其中照金当地的大学生就有10多位。
杜星是这些返乡大学生中的一员。她2014年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曾在上海工作实习过一段时间,在得知家乡照金成立了照金村集团,并亟需人才的时候,她放弃了在上海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工作。如今的杜星在集团的培育和自己的努力下,已经成长为一名手底下管理着10多个人的物业客户服务部主管。
在被问到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会不会后悔时,杜星坚定地摇头说:“或许有人觉得我回到小乡村工作很傻,但是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我很难适应上海快节奏的生活。回到家乡工作后,一切都是熟悉的,让我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我和照金村集团互相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土生土长的照金女孩朱锦,2012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新疆打工,听说村里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2013年便辞职回到家乡上班。两年时间里,她从一名普通的讲解员成长为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中层干部,月薪翻了几倍。
“我当时在新疆是水泥厂的过磅员,从事技术类的工作。在集团主要负责接待游客,提升服务品质,争创5A级景区的相关工作。和人打交道总比和秤砣打交道强,家乡的工作让我获得了更大的成长。”朱锦坦言。
在照金村集团工作的大学生们谈及他们返乡工作后的感受时都表示,“以前觉得回来工作无非就是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没想到还能有这么好的企业,不仅能让我们在家乡工作,更为我们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村民创业:景区人气爆棚 经营紧跟时代
村民季耀武买了村集团的商铺,将其经营成了照金镇最大的超市———永红购物中心。他说:“我1998年的时候开始摆摊创业,从一个小方桌发展到了现在这个160多平方米的购物中心,亲历了照金20年的发展变化。近年来随着照金的开发,游客也越来越多,2016年我的销售量达到80多万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这是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
照金的开发改变的不仅仅是季耀武超市的营业额,最大的转变是发生在思想层面的。
“以前我就想踏实地经营好这个小店就行了,但是照金发展起来以后,我接触的人不再只有村民和矿工,更有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层次的人,他们来小店购物时给我提一些建议,这些意见让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开始想创新,想把店经营得更好。”季耀武说。
为了让自己的超市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季耀武不仅完善了商品的种类,不精通互联网的他,还专门雇佣了三名刚毕业的高中生,他们为店里安装了wifi,还开通了微信和支付宝等支付方式。
“自从开通了微信和支付宝,这刷卡机都不太用了。时代发展太快了,我们也必须要改变。我今年49岁了,即使知道改变对我这么大年纪的人来说太困难,但还是要尝试着去学习掌握这些新鲜玩意,我还要再开个网店或者是微店,实现送货上门。”季耀武又有了新打算。
景区人气爆棚,增强了村民创业的底气和信心。如今,村里像季耀武一样创业的有80多户,主要经营餐饮、纪念品、零售业等,家家生意红红火火。
为了能让每位想创业的村民都有机会实现创业梦想,集团还为村民在1933广场、商业街定制了移动餐车和售货车,通过售卖一些旅游纪念品,当地特色小吃等增加收入。目前这样的小商户共有50多家。
当工人了,当老板了,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些,是照金村人近年来看得见的变化。但更重要的变化,还在于那些不易观察的地方———观念变时髦了,思想也变活了,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更有保障了。
告别时分,夕阳西下,村民们在1933广场上跳着广场舞,孩子们在追逐嬉戏。他们背后远山上竖立着的“照金”和火炬标识牌,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迷人的金光。(本报记者 刘冰剑 贺琳)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婉婉)近日,省高院印发了《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记功的决定》,铜川市法院3个集体和2名个人受到省高院表彰奖励,1名获最高法院提名奖。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法院荣立...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