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一块砖头,也自有它的用处” 朗读:
本报记者 张欢欢
“作为一名法官,意味着在最考验人耐性的情形下保持耐性,意味着对无理的人也要彬彬有礼,意味着在行使令人敬畏的司法权力时务必克制与保守。同时意味着既要运用法律也要运用常识去解决那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意味着任何时候都必须主持正义!”28年来,铜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郭玉荣始终用这番话不断勉励自己,从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到被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优秀法官,郭玉荣时刻告诫自己要维护好公平正义,时刻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
郭玉荣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深知群众打官司的不易。他用自己的公心、真心、细心、耐心、尽心办好每一起案件,让群众满意。28年来,郭玉荣个人办理各类案件2300余件,最大案件标的额6000万元,最小的只有150元,无论大小,他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公正处理。
2003年,郭玉荣正在办公室查阅案卷,忽然听到隔壁发生了激烈争吵,一了解才知道,年近八旬的张某十多年前在一个私人煤矿打工,矿上欠了他一年多的工资没有付清,十多年来张某到处讨要,一直没有结果。张某老伴过世,他独自一人,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就多次到法院吵闹,以致发展到纠缠殴打工作人员。郭玉荣立即安抚好老人的情绪,经过多方协调,为老人讨回3000元的血汗钱。
今年春节刚过,郭玉荣就受理了4起拖欠农民工工资上诉案件,一审判决后,用工人员不服,提起上诉。受理案件后,郭玉荣严格按照铜川市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立即安排开庭,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在外地,用工人员为个人,本身已经负债累累,如果判决,有可能无法执行,使农民工工资落空,郭玉荣将案件审理的重点放在了调解上,在当庭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在庭后又组织了调解,双方当事人仍分歧较大。郭玉荣没有放弃,他通过多次电话联系,向双方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讲法析理,帮助他们分析案情,最终使当事人在对自己的案件情况充分理解后,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履行了全部案件款,4起案件从开庭到结案、履行只用了7天时间,拿到用辛苦劳动换来的血汗钱,几个农民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8年来,郭玉荣先后在基层法庭、法院办公室、执行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研究室等两级法院多个不同岗位工作,面对每一次调整,他都迎难而上。工作不断变动,妻子调侃他说,“你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郭玉荣却说:“即使一块砖头,也能垒墙、铺路,自有它的用处。”在基层法庭工作期间,郭玉荣常常带着案卷深入社区、农户、田间、地头,走访群众,了解案情,化解矛盾,调处了400多起民事纠纷,避免了多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在执行部门工作期间,郭玉荣灵活运用执行手段,创新执行方法和措施,执结了500多件积案、难案。从事刑事审判工作期间,郭玉荣顶住压力,不惧威胁,加班加点,忘我工作,先后承办了数起在全市、全省有较大影响的重大、疑难案件。郭玉荣为相关媒体撰写了200多篇法制宣传稿件,用身边的真实案例说法普法,还编写了《农村实用案例选编》和《农村实用法律手册》两本普法书籍,先后印制2万余册,向农民免费发放,引导农民遵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
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郭玉荣感到,当法官就是要不畏艰难,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他说:“法官是人民的法官,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的宗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这样案子就会办好,群众就会满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程红兰)6月8日,市政协主席刘印生主持召开政协铜川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十次主席会议。市政协副主席穆新安、成登...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