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经典 最致远 润芳华

铜川日报 2021-03-29 08:08 大字

?新区裕丰园小学学生合唱《声律启蒙》 通讯员 冯斌摄

本报记者 袁欣组稿

编者按:古圣先贤们一直在说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经典名著,让我们从中获取智慧,启迪心灵,拓宽眼界,还可以帮助我们突破自身的局限,增长才干。因此,铜川市部分中小学推出了国学经典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将国学经典、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过程,让孩子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塑造高尚人格,做到知行合一。孩子变得勤勉有理、孝敬父母;变得品德高尚、关爱他人……再加上现在中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大量增加古诗文篇目,就是在解决目前学生当中存在的阅读少、阅读层次浅的问题。近日,本报记者邀请了铜川市部分教师和学生,请他们谈谈阅读经典给自己带来的感悟。

经典诵读 启智奠基

新区楼村中学校长 文卫涛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其实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要教授的,更多的是应该带领孩子们一起诵读,去记忆,去积累优秀的语言。但面对一锤定音的考试,面对我们需要刀下见菜的考试成绩,语文教学又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只能兢兢业业地把我们无须多教的内容翻来覆去地进行重复。说实在的,我们教会学生的只是答题技巧,而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作用并不大。

一次机缘巧合下,看到有校长通过在学校开展“国学”教育,对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的巨大改变,我便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当天听完后,我久久难以入眠,凌晨两点我就给全体师生每人印发了一份《论语?学而第一》,第二天便带领大家一起阅读。没有想到,大家热情很高,我们的经典诵读活动就这样在仓促中开始了。

从《论语》开始,每天早晚各读一次,每次20多分钟,每周一篇。一年下来,学生对《论语》整本书进行了包本阅读,而且基本上做到了能够背诵《论语》前五篇,总共100多章的内容。人一辈子最强的记忆力,是在儿童时代,作为一所初中学校,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确稍微有点晚,但是亡羊补牢,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好处的。

阅读经典对于孩子们学习语文,特别是文言文语感的培养有莫大的帮助。我想,只有一线语文教师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背诵经典对于语文学习的作用。自诵读经典开始,学生语文成绩提高了,作文变得有话可写了,这是我们起初不曾想到的。

除了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外,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经典,是被无数先贤智者所证明过的精华,其文章结构、条理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严密的逻辑思维本身就是一种美,是一种示范。其蕴含的思想更是博大精深,具有启智和奠基的作用。

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改革开放之后,短短四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将近二百年的路,而且全凭自力更生。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样的精神在哪里?智慧的先民早就把它藏在朗朗上口的经典之中。我们都在谈“立德树人”,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何为德。我们切勿做怕龙之叶公,听说经典有以一当十之力量,但真正要脚踏实地地去做的时候,却摇头摆手,美其名曰:没有时间。我们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中教那些本无须多教的东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年来的实践摸索,更加坚定了我们诵读经典的决心。如果要问我们诵读经典有什么精髓的话,那就只有一个字:“读”。老老实实地去读,让它化作学生血液之中的一种东西,这是时下我们最需要做的。

悦读名家经典 畅享书香人生

印台区方泉小学教师、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 张丽娜

庚子新春,在疫情阴云的笼罩下,我们感到焦虑、恐惧,方舱医院“读书哥”在病床上专心阅读的照片如同一缕阳光,慰藉了无数恐慌的心灵,带给我们温暖和希望,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读书可以增长见识,可以励志修德,还可以怡情养性。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阅读经典著作不仅可以了解作品内容,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生平经历,甚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段历史,丰富我们的情感内涵,帮助我们探究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一篇篇如歌如画的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穿越时空跨越地域的力量。疫情期间,日本捐赠的医疗物资外包装上,印上的古典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看到这些古典诗词,我们倍感亲切和温暖,更唤醒了我们心中深埋的文化之根。轻轻翻开《论语》,那淡雅而古老的书香扑面而来,那言简而意赅的字句耐人寻味,那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我们从中不仅可以领略到人物风采,提升文化素养,还能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感受人生的真谛。在诗词的百草园里漫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思念亲人的告白;“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陆游忧国忧民的情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面对黑暗社会的浩然肝胆!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为了全力打造魅力方泉“书香校园”的文化品牌,我校每学期举行教师朗诵活动,激发全体教师的读书热情,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通过“读、赛、研”的方式鼓励学生乐读书、读好书。每天都是读书日,每月一主题,积极开展“课前一诵”活动,利用晨读、早读、班会、社团等平台拓展阅读经典的途径,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诗词方泉”,采取不同的方式汇报读书成果,如:国旗下展示、诵读比赛、好书推荐会、古诗飞花令等活动,使学生陶冶了情操、受到了文化的熏陶。

我最喜欢的一部书是《诗经》,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年间的作品,现存305篇。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孔子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

《诗经》内容丰富,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诗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风格朴实自然,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风俗,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的血脉里流淌着仓颉造字时遗传给我们的基因,我们的脊梁里书写着秦砖汉瓦赋予我们民族的大美,我们的人生里根植着经典文化孕育的智慧精髓。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共同见证经典文化的传承,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论语》伴我成长

楼村中学九年级学生 封福花

“集合了,集合了,该读《论语》了!”

每天早上早读之后,到学校一楼大厅集合齐读《论语》早已成为我们的必修课。每天晚自习前朗读《论语》也成了我们必做的功课。

记得去年学校刚组织我们读《论语》的时候,一开始我们还感到稀奇,但没过多久,我们就觉得有点枯燥单调。于是同学们中间便有了许多声音:“中考又不考这个!我为啥要费这个功夫去读它呢?浪费时间!如果你现在告诉我:中考考这个,一本书背过都没问题。”“就是,有这功夫,还不如记一会历史知识点呢!……”

但是学校似乎不为所动,每天依然雷打不动地进行《论语》诵读,早上20分钟,下午半个小时,而且是校长带头,我们也不敢说什么。后来班长说:“你站在那里,读也是花费时间,不读也是花费时间,这样一算,不读还吃亏了。而且,读经典肯定有好处的,只是现在还没有显现出来。”我想:“班长说的对,那我一定要好好读《论语》。”于是我们阅读的情绪又被调动了起来。读着读着,我们竟然慢慢地喜欢上了这种朗读。

最为难忘的是家长会上,面对全体家长,我们把《论语》的前三章倒背如流,看到家长们的赞许,别提我们内心有多开心了。有时,学校一有来客,校长也会组织我们向大家展示,这样我们朗读《论语》的热情更为高涨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每一次的展示都离不开每一天的坚持。不管是春风习习,还是艳阳高照,无论是秋风落叶,还是寒风凛冽,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一篇又一篇,一章又一章,就这样,一部《论语》我们坚持朗读了下来。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你听,每天早晚,学校的上空飘荡着全体学生朗读《论语》的声音。如今,倘若你问我背诵《论语》有什么用,我会告诉你,它在教我们做谦谦君子,它告诉我们关于仁、义、礼、智、信的道理,它告诉我们许多为政、为学、为人方面的道理……

作为一名毕业班的学生,我明显地感受到,读完《论语》,我文言文的理解力大大增强了,原先我在做文言文阅读的时候内心还有一丝恐惧,现在这种心理被逐渐克服了。每一次的文言文阅读,我基本上能够很流利地读完它,我想这与我们每天坚持读《论语》有很大的关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如今,每次翻到《论语》,我都有一种和老朋友相见的感觉。在阅读《论语》中,我感到自己在慢慢地长大。

在中华经典文化中徜徉

方泉小学六年级(5)班学生 邢卓雯

我们学校开展的诗词方泉活动,就像一列列车,让我看到了沿途美丽的风光。我喜欢徜徉在诗词歌赋的天地里,满怀崇敬之意潜心品读那些拨动心弦的文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带给我的快乐。

阅读经典,让我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优美,或激昂,或低沉,或豪放,或婉约,句句浸透着诗人的无限情怀。我最喜欢的《春江花月夜》一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在我看来,这首诗就是一曲天籁,足以让人回味无穷,三月不知肉味。

阅读经典,丰富了我的想象,让我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壮观,《山亭夏日》展现的优美画卷,《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的塞外雪景,《望岳》中泰山的奇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塞外奇景不知令多少人向往追寻,《采莲曲》刻画的江南清新的美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

阅读经典,更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许多道理,《悯农》让我感受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要厉行节约;《长歌行》中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使我懂得了时间一去不复返,从而要珍惜时间;《游子吟》让我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懂得了生活中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我明白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人要高瞻远瞩、勇攀高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有对人生无奈的释然,也有一种洗尽铅华的洒脱;“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写出了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这些诗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内涵丰富,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似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卷,如一曲曲动人的旋律,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滋养了我的文化素养。

阅读经典,更让我体会到了亲情与友情的可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对亲情有了更深的感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使我懂得今后要更加珍惜友谊……

泱泱华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最喜欢的书籍是《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数量多达五万首。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中经典中的经典,这些诗既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唐诗言简意赅,语言优美。诗人常常运用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表现诗歌的艺术美,有极强的感染力,令人沉醉其中。唐诗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诗歌讲究押韵和对仗,读来朗朗上口,听来声声悦耳,情感充沛,适于传唱,在那个年代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唐诗如歌如画,意境优美。无论是田园风光的恬静优雅,大漠风光的高远辽阔,山水风光的闲适恬淡,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

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应该担当起传承我国经典文化的使命,阅读《唐诗三百首》,犹如在我们心里播种下一颗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爱唐诗,爱中国,唐诗在心,祖国便在心中!

新闻推荐

王益区开展中药材种植管理技术指导

本报讯(通讯员杨金花)为不断提高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水平,王益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中药材...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