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引领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
本报讯(记者 郭玮)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紧扣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大环节”,不断完善全链条分类体系,推动全社会参与,引领生活垃圾分类铜川新时尚。
完善设施建设,实现前中后端全程分类。居住小区按照“因地制宜、撤桶并点、定时收集”的原则,全市建成了58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每个收集点配备1名专职督导员,对居民投放行为进行现场分类监督、引导,以“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现场教学居民进行分类投放,使居民更直观掌握分类知识,提升分类投放获得感。注重收运保障能力,建立了四分类运输队伍,配备专业收运车辆86辆,统一了全市分类运输车辆外观及标志,规范了车辆标识、编号、车体颜色,明确了运输站点、频次、时间和线路,做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日产日清,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按照约定时间收运,实现了四类垃圾分收分运。
提升末端分类处理能力,完成了“两中心一暂点”建设,建成了1万平方米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大件垃圾拆分中心及有害垃圾暂存点,实现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类规范处置。总投资4300余万元建成了年处理能力3万余吨的市餐厨垃圾集中处理中心,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92%。提升其他垃圾处理工艺,投资4亿元日处理能力500吨的铜川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计划今年7月底建成投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其他垃圾末端处理问题。
加快示范区建设,打造可回收物资源化示范模式。坚持示范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新区生活垃圾分类省级示范区建成了枫林小区、朝阳小区、杏林苑小区3个高标准示范样板小区,80%的居住小区完成了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设施安装,以示范小区带动全域覆盖。以街道为单元打造精品示范片区,牢牢抓住社区主战场,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联合社区、物业开展共同缔造,开展入户宣传“零距离”对接累计2万余户,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按照“可回收物”资源化示范模式,建设可回收物智能收集设施49座,改造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屋32个,通过“爱分类”APP、电话预约上门收取等方式,实现可回收物收集正规化、市场化和全覆盖。充分运用分类“红黑榜”、积分兑换、“分类达人”评选等激励机制,激发居民参与分类投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老百姓从参与垃圾分类中得到实惠,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难题。
全面宣传引导,推动全民参与引领新时尚。组织市级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加大对垃圾分类的科普宣传力度,在铜川日报、铜川电视台开设了生活垃圾分类专栏,制作主题鲜明的垃圾分类动漫宣传片,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活泼亲切的垃圾分类卡通形象,努力打造贴近生活、贴近市民的宣传品牌。利用沿街LED显示屏、建筑围挡、公交车身等宣传载体,累计设置户外宣传广告520余处,大型公益广告12处,推送分类短信280万条。在学校、医院、商场、宾馆、景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做到全覆盖、无盲区,使“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让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绿色生活新时尚。坚持从娃娃抓起,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编写了42种生活垃圾分类校本教材,通过课堂教学、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知识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156场次,使“垃圾分类,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理念根植于学生内心,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红娟)2月5日,市级统战系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和政协铜川市十四届五次会议精神,安排部署...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