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改善民生 让幸福提速

铜川日报 2021-01-25 07:32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军平 原玉红 袁欣 李阳

对于市民而言,衣食住行的细微之变,是验证获得感、幸福感的直接方式,也是管窥民生改善的真实视角。近年来,铜川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民生发展不断跑出“加速度”。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让千家万户的“小幸福”开花结果,铜川民生答卷写满了获得感,幸福感。

1 多彩教育

露出“幸福表情”

“美丽的校园书声琅琅,清晨的阳光照亮了学子的脸庞,美丽的校园,浓郁的书香,老师们用爱开启着虚掩的门窗……”伴着清新活泼、昂扬向上的歌曲,铜川市中小学校的师生们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生活。近年来,铜川市教育部门围绕“奋力追赶超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全市教育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教室里多媒体白板价值近7万元,现在应该是国内最先进的。”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校长封岗战高兴地历数这几年学校的变化,美术室、实验室等部室配备齐全,生活设施应有尽有。同照金北梁红军小学一样,铜川市的其他农村中小学不仅教学、办公条件好了,在生活设施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生们用上了直饮水、洗上了热水澡,老师住上了周转房,食堂烧上了天然气,冬季用上了热乎乎的暖气,师生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铜川市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与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有机结合,制定了《全市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建设规划》《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规划2018-2020》,先后投入资金136266万元,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建设,全市44所中小学幼儿园旱厕提前半年完成改造任务,成为全省首个完成中小学旱厕改造任务的地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铜川市各类教育投入由2016年的18.76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20.2亿元,全市累计投入教育资金100.99亿元,先后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城区学校建设、普通高中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重大教育专项工程,新建、改扩建多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义务阶段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全市实现了中小学清洁取暖全覆盖、直饮水及寄宿制学校浴室全覆盖、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供餐全覆盖、农村教师周转房全覆盖、安全校车全覆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实施学前一年和普通高中免费教育,建立了从学前一年到大学的资助体系,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

2 全民健康

为幸福感加码

走进铜川市人民医院、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病人入院有迎声、医护操作有请声、病人出院有送声”的全程优质服务,犹如一阵春风扑面而来。“始终把群众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幸福城市的标配。铜川市医疗资源优越,有三甲医院3家,医疗技术精良,呵护着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让百姓不出铜川就能享受到北京、西安等大城市一样的医疗服务。

“我也是听别人介绍的北中医孙思邈医院,来了之后感觉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不但环境好,而且医生护士服务也很好。”近日,正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就诊的患者家属张女士说。在发挥市级医院“龙头”作用的基础上,铜川市持续加大对区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起以34个乡镇卫生院、42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3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依托的卫生服务网络。通过建设村孙思邈中医堂、派驻第一村医,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等形式,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和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

在绘就人民美好生活画卷的道路上,3所市级医院迈入三甲医院行列,为铜川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百元”国家集采冠脉支架和112种集采药品落地,群众看病就医负担轻了;打造15分钟就医服务圈,孙思邈中医堂实现四级网络全覆盖,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铜川市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水平逐年提高,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在定点医疗机构的“一站式”结算机制;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和疾病应急救助等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保证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同时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基本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有报销、大病有救助的完整帮扶体系,贫困群众切实享受到“看病花钱少、医生对我好”的铜川式健康扶贫惠民政策。

3 稳住就业

托起民生幸福

“我是陈炉人,通过移民搬迁住进了金山水岸小区的安置房。这农村人进城好是好,但我刚来的时候挺发愁,咋挣钱啊……”袁继霞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跟记者说道。她家一共6口人,过去住在简陋的民房里,仅靠几亩薄田和丈夫打零工维持生计。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享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她说:“2020年3月,我在社区的群里看到了社区工厂的招聘信息,第一时间就登记报名了,经过面试、培训,正式上岗后平均每个月能挣1700元。现在,我白天在这上班,回家还能照管家里老小。”

2020年以来,铜川市紧盯“减负、稳岗、扩增量”,出台新政策、开启“云服务”、打出“组合拳”、精准大数据、园区配专班、企业配专员、开发“淘就业”、建设新市场,扎实推进稳就业工作,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2020年,铜川市就业工作紧扣“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主线,认真落实中、省、市有关就业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突出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就业存量、扩张就业增量,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通过扶持建设社区工厂,实现“家门口”就业,推进全市社区工厂建设,目前共建成运营社区工厂60家,累计吸纳就业221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91人。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帮扶,着力推进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就业保障工作,通过在集中安置点建设社区工厂、培育就业扶贫基地,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等举措,拓宽就业渠道,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就业“清零”。目前,全市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家庭有劳动力3557户7069人,已就业6959人,占贫困劳动力总数的98.44%。

记者手记

让幸福成为百姓好日子的底色

家门口盖起新学校,孩子上学不发愁;集采药品落地,群众看病就医负担轻了;就业渠道多样化,老百姓“饭碗”端稳了,生活更加有保障……回首过去几年铜川的民生发展,一张张民生清单、一项项民生实事惠及千家万户,铜川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也让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更加绚丽。

“十三五”期间,铜川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新需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想民生之忧、解民生之难、谋民生之利。5年来,铜川市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坚持财政支出和新增财力“两个80%”用于民生,民生事业的改善成为铜川最真切、最生动、最温暖的印记。

翻开“民生账单”,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着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多管齐下全方位扶持就业创业,推行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扫黑除恶硕果累累,治污降霾成效显著,自然环境持续改善,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先后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一个个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好消息不断传来,一项项改善民生的有力举措,惠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生不仅是人民幸福之基,也是社会和谐之本、国家安定之源。回眸过去,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贯穿于铜川转型发展的每一个瞬间,铜川交出了一份暖人心、聚民意的“民生答卷”。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我们要科学规划、全盘考虑、协调推进各领域各行业的改革,切实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向着更美好的幸福生活出发,铜川这座城市从未停止脚步。展望未来,我们要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及时推出有力度、有温度的民生举措,坚持全覆盖、保基本、促均衡、提品质,集中精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锲而不舍地推进民生保障事业持续发展,倾心倾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让幸福铜川的底色更加绚丽多彩。

?扫描二维码关注相关报道

新闻推荐

铜川市自然资源执法成效显著

本报讯(通讯员白艳)近年来,全市自然资源执法工作水平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表彰...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